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我在非洲当酋长 > 第902章 要有适合本国的农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02章 要有适合本国的农机

厄立特里亚东部地区是在厄立特里亚高原,那也是厄立特里亚主要的农产区。

那里的农田就跟国内的‘梯田’有所类似,基本上就是在山上开垦一片平地进行农业活动——厄立特里亚炸药厂生产的炸药主要干的就是这活。

再加上那边的道路真的很烂,大型农机根本上不去,所以那边的农业基本还停留在牛拉耕地人工播种的状态。

作为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没有农机,这可是个很可怕的事情。

说起来可能有点儿夸张,但是龙国工业崛起还真跟小小的拖拉机有极大的关系!

别看龙国现在工业发达,号称‘世界工厂’,但是能有今天这个地步可真不容易。

当年龙国好不容易有明智之士建立了基础工业体系想要发展工业,结果某个老太太拿着一笔买军舰的钱给自己办了个寿宴,让龙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工业和国防体系留下一个大缺口,导致某个小日子过的不咋地的国家趁虚而入,老太太大笔一挥,老祖宗积攒千年的基业被那小老太太打包送人……

几十年后欧洲爆发了一战,这又给了龙国建立工业体系的时机,又有了工业体系的雏形,结果某位秃子又忙着给自己人捅刀子,导致再次错过了机会:汽车工业昙花一现,协同柴油机厂独木难支,再加上某个小日子过上好日子的国家还想来再打包一次,结果这次结果就不一样了!

而前苏联当时援助了156个工业项目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工业体系,但是当时人均小学肄业的龙国人面对那些工业项目真的是有心无力。

当时大半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就是因为那里苏联专家过去方便,简单来说,龙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坦克、第一辆汽车都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完成的。

说是苏联人造的都不为过!

但是第一台拖拉机?

妥妥的龙国人自己搞出来的!

龙国第一台拖拉机诞生于河南洛阳。

这本身就是个奇迹。

现在的洛阳是个七百多万人的大城市,历史古都,可是在刚建国的时候,洛阳人口不到九万人,就是个小县城。而且位于中原腹地,远离东北重工业地区。非常不利于发展。

当年秃子掘了花园口,导致河南民不聊生,而且黄河泥沙在河南制造了大量盐碱地,现在河南是龙国第一人口大省,可是刚建国的时候整个河南人口也就二百多万人。

更悲催的是:好不容易选好了建设拖拉机厂的地址要开工建设的时候,一场洪水直接淹了厂址……

就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龙国的初代工业人拿到了德特54拖拉机的图纸,然后进行了本土化改造降低操作难度,老一批的工业人就像萧鹏修破车那样,用锤子敲铁皮,用老式车床车零件,生生就造出了第一台龙国拖拉机。

发动机、传动装置、底盘、转向、悬挂、动力驾驶操纵以及牵引系统全部手工制作!

在一个连基本供电都保证不了的地方能做到这一切真心不容易!

在1856年世界上第一台拖拉机诞生后的102年后,龙国终于有了第一个拖拉机——东方54,女农机工程师,‘最美奋斗者’梁军驾驶这个拖拉机的形象印上了当时的一元钞票上。

别觉得面值小,那可是当时流通最多的货币,由此可见这拖拉机对龙国有多重要!

而东方54的量产这才表明龙国有自主研发生产农用机械的能力。而这款拖拉机真的给龙国出尽风头,出口世界各国。是龙国农用机械的标杆。

那也是当年唯一一款可以和印度拖拉机媲美的龙国产拖拉机。

这可真不容易。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印度就在生产拖拉机。他们拥有全套的西方拖拉机技术。到了今天印度拖拉机销量还是世界第一。而龙国就只能停靠自己研发。

事实上龙国还有大概二十年的农机停滞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广,各家分田各家种,老黄牛和骡子之类的牲口重回战场,龙国一拖差点儿关门大吉,企业停产大量工人无事可做。

而这时候一代‘神拖拉机’就出现了,也就是‘东方15’。

这车简陋无比,只有15马力只有一个座位,但是超级皮实耐用,那种小拖拉机从投产到停产一共生产了二百多万台!真的是卖遍了龙国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去农村地区还能在一些人家里的仓库里翻出一台这玩意。

就是靠着这种‘破烂小’拖拉机,他们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现在‘龙国一拖’已经成为了龙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工厂,现在他们的拖拉机26个系列二百多个品种,但是……

都不适合厄立特里亚!

准确的说是都不适合厄立特里亚东部地区!

而现在看的话,最适合那边的拖拉机还真是那时候的‘老破小’东方15。

杨学军听到萧鹏要把东方15搬到厄立特里亚的时候他笑的那叫一个开心。

“我说错什么了吗?”萧鹏不解。

杨学军笑道:“萧老板,你可能不知道,在别的发动机领域咱们不敢说,但是在柴油发动机方面,咱们国家说第二没人说第一,现在龙国柴油发动机占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市场,就算是印度拖拉机都要采购我们的发动机。”

他用双手比了个形状道:“一个南瓜大小的柴油发动机能达到26马力,远超原来‘东方15’的马力,我这次来的任务就是帮助设计一款适合东非高原地区的小型拖拉机。不过到了你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新的想法:东非地区大片土地在旱季时候过于坚硬难以开垦。研发出适合这里的农机对东非发展肯定有很大的帮助。”

萧鹏笑道:“关于东非土地的硬度英国人印象最深刻。”

众人一起笑了起来。

英国人当年跑去坦桑尼亚种花生的经历可是全世界农机人的笑柄,为了开垦坦桑尼亚的土地,他们废了无数的拖拉机还是开垦不动,最后想出来的办法是:用坦克拉着船锚开垦土地。

当年还闹出一个笑话:他们那里没有足够的船锚,于是发电报给国内造船企业发出订单,订购了一批船锚,理由算是‘开垦荒地’。

然后等了半年后再打电报咨询船锚订单的事情,却被告知:对方压根就没有生产。

想想倒也不奇怪:正常人谁会用船锚去开垦荒地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 这对英国人来说绝对算是小儿科。

他们干出脑洞更大的事情。

二战时期,新西兰作为英联邦一员在为英国提供武器,而他们提供的武器叫做‘bob sempel坦克’,其实就是把凯特彼勒拖拉机加上一层铁皮然后加上轻重机关枪就完事。

所以说,别小看拖拉机,是能造出好拖拉机的没有一个是等闲之辈——包括印度。

很多着名的车企都是造拖拉机起家的,比如说‘国民神车’五菱原来就是造拖拉机的;那个‘赛道没赢过夜店没输过’的兰博基尼原来也是造拖拉机的。

杨学军道:“萧老板,我这段时间想在这里进行考察一下,带领我的团队在这里研发适合东非沙漠地区的的农具。能在你这里待一段时间吗?”

萧鹏打了个响指:“需要什么告诉我,我让你们在这里享受到最舒服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