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盛世大柱国 > 第118章 是否退后半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尉迟敬德显然早已得知消息,否则不会赶往县衙,但他却带着那两个因毒药昏迷的老兵,一到这里,首先询问是谁伤了他的士兵。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他把自己的士兵看得比那些不成器的孩子更重要!

对于一个爱兵如子,甚至超过爱子的无敌猛将,何乐为本应表示敬意,但现在光有敬意无法解决困境。

何乐为用红月宝刀挟持尉迟宝玠,躲在尉迟敬德身后回答说:

“将军,顺序错了。你应该先问,为什么你的士兵会受伤。如果他们不伤我,我也不会伤他们。”

尉迟敬德歪头瞥了一眼何乐为:“报上名来。”

“何乐为。”

“我从杨续那里听说过你。”尉迟敬德回忆片刻,主动提到了杨续,而非李孝恭,这表明他知道何乐为是都水监的人。

何乐为觉得有转机,于是提醒道:“既然从杨公那里听过我的名字,将军应该知道我是最后一位长上渔师……”

尉迟敬德大笑:“放心,我尉迟融虽然脾气暴躁,但还不至于杀一个晚辈。”

他原本是鲜卑族人,本名尉迟融,归顺李唐后赐名尉迟恭,所以他私下里更喜欢用本名。

何乐为畏惧他,担心他会因愤怒而杀害自己,这给尉迟敬德带来了巨大的满足感,就像战时那些对他闻风丧胆的人一样。

“我的脾气也不好,但我不会因为生气就杀了你的儿子。”何乐为回应,尉迟敬德有些惊讶。

“那么,这件事该如何解决呢?”

何乐为摇头:“这是你和齐公之间的事,我无法作主。”

尉迟敬德下意识看向齐遂良,皱起眉头,显然他也知道齐遂良不易对付。

“既是齐遂良与我家的事,为何伤我士兵和儿子的人会是你?”

何乐为严肃地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惩恶扬善,见义勇为,仅此而已。”

尉迟敬德抓住关键:“所以你现在以我儿子为人质,我是否也能见义勇为,除去你的邪恶?”

“将军总是颠倒黑白,真正邪恶的是你那不成器的儿子,要清理也应先清理他。”

何乐为毫不示弱,尉迟敬德冷冷一笑:“你这是在试探我的底线。”

齐遂良走到前方:“所以,尉迟恭你何时学会讲道理了?这事你还想讲道理?”

尉迟敬德哈哈大笑:“道理哪里比得过你,算了,如果你的人能从我手下逃脱,就带我儿子去雍州府,如果不能,就把人留下。”

齐遂良也笑了:“我齐遂良也不是一味讲道理的,尉迟宝玠企图玷污我女儿,讲道理就去雍州府,不讲道理,我就在此地阉了他,何必经过你?”

何乐为终于领略了权臣的硬气,齐遂良的话让他对其有了新的认识,够刚啊,齐大人!

尉迟敬德微微眯眼,估量着距离:“我和这小子只有八步之遥,齐遂良,你应该知道我空手夺白刃的本事吧?”

“如果他要杀我儿子,我或许拦不住,但要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动他,恐怕不行。”

何乐为将刀移到尉迟宝玠的下体:“将军言之过早,我只需一刀,一绞,瞬间的事。”

尉迟敬德皱眉:“齐遂良,世间事未必都要讲道理,真要决绝,日后就无退路了,你我必定不死不休。”

齐遂良呵呵一笑:“你这狗儿子欺辱我女儿时,就已经不死不休了。”

“一个女儿而已,值得吗?”尉迟敬德重男轻女,儿子再不成器也是儿子,女儿对他来说无足轻重。

这其实是那个时代的普遍观念,就连李世民也不例外,尉迟敬德的妻子去世后,他还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敬德。

也许这也是何乐为欣赏齐遂良的原因之一,因为他的价值观相对更干净。

“道不同不相为谋,用何乐为的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讲不讲道理,你自己决定。”

何乐为也没想到,自己随便说的话,居然能传到齐遂良耳边,看来李世民对他的监视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松懈。

尉迟敬德陷入困境,尉迟夫人摇头恳求:“郎君,你得救救宝玠……”

尉迟敬德转向何乐为:“何乐为,你知道我是桥的守护者吗?”

何乐为呵呵一笑:“前任守护者。”

尉迟敬德皱眉:“知道渭水之盟吗?也有人称为便桥之盟,你应该听说过吧?”

“将军想说什么?”

尉迟敬德回忆片刻,说道:“当年陛下刚刚登基,颉利和突利认为有机可乘,于是率领二十万大军进犯,我在泾阳之战中担任泾州道行军总管,亲自率军抵御,同样是身先士卒,斩杀了突厥骑兵一千余,俘虏了敌将阿史德乌没啜……”

“即便如此,我还是未能挡住突厥大军,他们兵临城下,陛下带领六骑与颉利在便桥上斩白马立下盟约,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如果不是我单枪匹马站在便桥中央,那二十万大军瞬间就会冲入长安城。”

齐遂良举起手:“正因为你是尉迟敬德,万人敌,所以你的儿子就可以肆意欺凌我的女儿吗?”

“这并非道理。”齐遂良摇头,眼神坚决。

尉迟敬德摇头说:“我想表达的并非这个,我想说的是,天下人都以为那是一场大胜,是大唐皇帝威震天下,吓退了突厥大军,其实真正的内情,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

何乐为理解了尉迟敬德的言外之意。

那次盟约是在城下的屈辱之举,无论史官如何美化,对李世民来说都是耻辱。大唐的史书记载,签订盟约后,突厥向大唐进贡了三千匹战马和一万只羊。但这违背常理,突厥二十万大军逼近长安,随时可以攻下,他们反而向李世民进贡?

有人传言,李世民是以向突厥可汗称臣为代价,才让突厥撤军,此事在史学界一直存有争议。

何乐为并未深究内情,但他已领会尉迟敬德的意思。他是在暗示齐遂良,连皇帝李世民都有低头妥协的时候,为何齐遂良要固执己见,为了一个女儿与他尉迟敬德死磕到底?

齐遂良皱紧眉头,转向何乐为。

何乐为思考片刻,对尉迟敬德说了一句。

“将军当年在便桥上立马横刀,是否曾有过退却半步的想法?”

尉迟敬德闻言,身躯一震,双眼泛红,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