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偷天换日 > 第127章 终极秘密(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武氏皇后得到盂盆后,再也从未将盂盆显现于世人面前。也许,她已经悟到了,神通之能,力量之强,人所不能比,但终究只能用于自度,不能广化世人之心,人有盗心,见有神机,遂起偷盗争夺杀戮之心,杀心一起,争锋不断。

天生万物,万物皆可变。披毛戴角之物通过修炼,可变化为妖,妖通过修炼,可变化为人,人通过修炼可以变化为神佛……。

万物皆有其宿命,大蟒似龙但终非是龙,鲤鱼跳过龙门,只不过是到了一个更宽广的世界,但终究化身不成龙……。

在武氏后来的执政岁月里,她也曾选贤任能、治政有方、国泰民丰,她也曾杀伐决断、血流成河。她曾建元建制,改唐以周,建年号为神龙,而在死后,她又留遗诏,省去帝号,称自己依然是则天大圣皇后,留无字碑,任凭后世之人评说……。

也许在这位女皇的心里,她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是只小青雀,面对缥缈威严的世界,她曾渴望自己修炼成一只神龙,于是改元建制,选贤任能、杀伐决断,励精图治,代行神龙之职……。

不过在她后来的岁月里,她还是相信了万物各有其宿命,大蟒似龙却终非是龙,鲤鱼跳过了龙门,只不过是到了一个更宽广的世界,但终究化为不了龙,所以一切终了之后,她仍称自己只是则天大圣皇后,而非是皇帝……。

她至始至终都没认为自己是一条龙,而是龙王身边的一只小青雀……。

武氏之后,盂盆再也未出现过世上,有人说盂盆自这位大圣皇后去世后,就被带到了帝陵里。

也有人说,盂盆一直留在了皇家的秘密宝库里,只是后来无人能识。

岁月流转,又过了几十载,直到了大唐开元年间,先师们的笔记所载,有一位日本人渡海而来,他曾进入了大唐的中央,这个人苦心经营,曾常侍大唐玄宗皇帝与杨贵妃身边,便是为了探寻盂盆的下落。

传言安禄山反唐,玄宗携贵妃逃亡蜀地,途经马嵬坡时,众将士哗变,要求处死祸国殃民的杨国忠与贵妃,玄宗无奈,曾赐死贵妃。

其实真正的贵妃并未身死,死的不过是其替身罢了,而真正的贵妃被人用计谋带到了日本。

设计的人正是日本人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

大唐第一才子诗仙李白曾有一诗《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讲的正是阿倍仲麻吕赴海东归,不幸在蓬莱岛附近的海上遇风暴葬身,李太白感其与其交往之事,闻噩耗而悲,遂赋诗怀念。

阿倍仲麻吕学问渊博,对中国之事知之颇多,远胜于许多中国人。开元年间,阿倍仲麻吕曾参加大唐的科举考试,人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阿倍仲麻吕却轻松考中进士。

一位外籍人士能轻松考中大唐的进士,在数百年间都是凤毛麟角。

据先师们的笔记记载,阿倍仲麻吕正是智道的徒孙。他在大唐长侍奉皇帝几十年,在大唐的宝库里终得盂盆,所以他曾数次要求返回日本。

到这里,盂盆的下落有九种说法。

第一种,阿倍仲麻吕虽然得到了盂盆,但是船在东海上遇风暴而覆,盂盆便也葬身在了大海海底。

第二种,船在海上遇风暴而翻,其实是阿倍仲麻吕故意而为之,当时他怕有中土之人知道他载盂盆回了日本,所以故意翻船,放出风去,盂盆葬身在了黄泉海底,盂盆实际上仍在阿倍仲麻吕手里。

第三种,当时阿倍仲麻吕回国时,同行中有人知道了船上有载至宝盂盆并叛变了,当时一同回国的共有四条船,而唯有阿倍仲麻吕所乘的船翻了,便是最好的证明。

阿倍仲麻吕所乘的船翻,正是叛变之人得到盂盆后,在他所乘的船上做了手脚,目的是让阿倍仲麻吕在海上死去,盂盆实际上是到了叛变之人的手里。

第四种,当时虽然有人叛变,但是阿倍仲麻吕更是技高一筹,叛变之人得到得的是假盂盆。

后来阿倍仲麻吕船毁大海,却仍然未死,一船一百七十多人竟然神奇地飘到了越南国的驩州海岸,其实正是靠的盂盆的神通之能,实际上的真盂盆并未在叛变之人手里。

第五种,阿倍仲麻吕一行一百七十多人被飘到了交后,后来遇到越南当地土着人的大肆厮杀,只有阿倍仲麻吕等几人侥幸得以存活,盂盆被越南人抢走。

第六种,这一切其实都是阿倍仲麻吕设计的一个阴谋。他得到盂盆后,大言凿凿地回国,其实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盂盆早已是秘密传给了其它日本僧人,而自己则率大批人马回国,实际是在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实则盂盆早已经通过另一种秘密方式运回了日本。

第七种,阿倍仲麻吕在海上,遇到了知情的同行叛乱是真,不过阿倍仲麻吕在翻船的情况下,利用盂盆成功地使一船人穿越到了越南去,于是盂盆的神通被满船人知晓。

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阿倍仲麻吕动了杀戒,将满船人几乎杀光,后只有几人得以侥幸逃脱存活。

阿倍仲麻吕动了杀戒后,携带着盂盆,又重新返回了大唐。

盂盆再次被秘密送往日本 ,实际上是在杨贵妃马嵬坡事变后,盂盆连同贵妃一起去了日本。

第八种,其实都不对,盂盆虽是被阿倍仲麻吕所得,但最终辗转到鉴真和尚手里,鉴真和尚数次东渡日本传法,手里曾拿着一个碗到处化缘,此碗正是盂盆。

第九种,其实都不是,这些都是凭空猜测,没有确凿的证据。

因为唐朝咸通四年,有日僧慧锷大师借从五台山请来观音圣像为名由,东渡回日本,据传慧锷大师在渡海东归时,也曾随身携带了一个碗。

不幸的是,慧锷大师被风暴数次所阻,最终未能成行,遂在普陀山紫竹林结草为庵,舟山普陀山自此成为天下佛国。

如果说盂盆早已被阿倍仲麻吕或者鉴真带往日本,那为何后来慧锷又再度携宝东归?

总之,一切的一切都众说纷纭,没有任何一个可信的答案。

时间又匆匆过去数载,我派寻宝的任务传至乌巢禅师后,乌巢禅师根据先师们的笔记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曾南下越南近十年,又东渡日本二十年,然而依然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