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临近十月,当第一次降温来临的时候,老沈家开始准备起今年的冬储菜。

有过去年高价买萝卜白菜的经历之后,沈奶奶这次铆足了劲,势必要把整个菜窖填满!

男人们负责把地里成熟了的高粱收回来,女人们则在家收拾各种腌菜。

豆角茄子萝卜,全都洗净切条或片,开水过一遍之后铺到干净的竹席上,放在院子里晾晒风干。

南瓜、冬瓜直接摘下来码到地窖里。

豇豆、萝卜、辣椒,由夏芸娘负责把它们清洗切块之后制成泡菜,封坛后留一坛子在灶房,放屋里让它在高温中快速发酵,这一坛一个月之后就可以吃了。

其余的几坛挪到地窖里保存,让它们慢慢腌制。

成捆的大葱被一捆一捆的搬到地窖里,贴着墙壁放着。

原本觉得有些空荡巨大的两个地窖,不过几天的功夫就被塞的满满当当。

乔桂花像给自己囤坚果的小松鼠一样,一点一点积攒起自己的幸福。

有什么比菜满筐,粮满仓,更让人幸福了的呢~

高粱已经都收回来了,正铺在院子里晾晒。

院子大就是这点好,需要晒啥东西在自家院里就能扑腾开,不用晒在外面,还要留个人在旁边看着。

红彤彤的高粱穗铺了一院子,只留下一条窄窄的过道给人们走动。

家里的鸡和鹅这几日也都被关在圈里,失去了自由散步的权利。

“奶,这东西怎么脱粒啊?”

沈圆圆蹲在院子里,手里搓着红色的高粱穗问一旁的沈奶奶。

“晒干了往地上摔。”

“啊?就这么直接摔?”

沈圆圆满脸不可置信的问。

“不然呢?还得跳个舞再摔?”

“那,那这么多,得摔到啥时候去啊?”

看着铺了一院子的红高粱,沈圆圆觉得她胳膊疼。

沈奶奶摆出一副“你咋这么少见多怪”得表情:

“咱家这才几亩地的高粱,那村里不少人家都种着十多亩,人家不也都收拾出来了。”

高粱耐旱又抗寒,在东北属于是保底的常备农作物。

高粱米也是家家户户最常见的主食之一。

自从知道过两日高粱晒干之后就要开始手动脱粒,沈圆圆就开始揪着头发回忆,之前她在电视或者视频里看到的各种收割工具有没有适合用在高粱身上的。

想了半天,还真让她想起来一个--连耞。

连耞由一个长柄和一排竹片或木板组成,通过摇动长柄,使竹片或木板拍打农作物,使其脱粒。

沈圆圆去仓房里翻找半天,拿了些木材废料,自己叮叮咣咣做了一个mini版的小连耞。

等做好之后,拿到院子里试验。

“啪啪啪”的声音在院子里连续响起,沈奶奶被这声音吸引出来,看到沈圆圆手里的东西还挺意外。

“你这是,又鼓捣出来个啥?”

“奶,这叫连耞,可以给高粱脱粒用,过阵子黄豆收回来了,也可以用它。

就这样,抡起来,甩过去。

你看,这样打几下,高粱米就都掉出来了。”

“这看着也没比用手摔的快多少啊~”

“等着让我大伯做个放大版的,前头多放两排竹片,一下能打一大片呢。

而且这东西用起来比直接拿手摔高粱要省劲多了。”

沈奶奶点点头,“那等晚上你大伯他们回来,就让他们做两个出来试试。”

左右不过用些木头板子竹条条,就算做出来了用不上,也不耽误什么。

至于沈清松他们付出的人力,那玩意儿永远不在老太太计算的成本范围内。

今儿的晚饭是南瓜杂粮米粥,还有一大盆排骨炖豆角和蒸茄子。

茄子蒸好了,撒上了蒜末和盐,在浇上一勺酱油汁,喜辣的可以自己在拌上一勺辣椒酱,和在一起相当的下饭。

从秋收以来,他们家的餐桌上就基本顿顿有肉。

中间沈老太太心疼银子,停了两天。

转头沈清远就去张屠户那定了半扇猪肉,让给分批送来。

那之后,沈奶奶就放弃挣扎了。

每日里,张家给送什么肉过来,她就煮什么。

左右现在天热,这肉留着也放不住,倒不如都吃到肚里干净。

所以尽管今年秋收任务十分繁重,老沈家的男人们倒是都没怎么瘦,只是人更结实,也晒的更黑了。

沈圆圆到底是磨着她大伯给做了两把大号的连耞出来。

沈清松全程乐呵呵的听小侄女指挥,只当是陪孩子玩,饭后消食了。

却没想到,这么个他没放在心上的小东西,在第二日,帮了他不少忙。

沈圆圆绑着老妈给拿出来的小粉花方巾,叠成三角形状系在脑后,捂住口鼻。

里面她还偷偷摸摸的戴了一个白色的n95口罩。

家里的其他人也都被夏芸娘发了小方巾。

口罩是不方便分给他们的,但是布块有的是,保证人手一个。

等家里老的小的都全副武装好,沈清松开始挥起连耞打高粱穗。

随着高粱米散落到地上,尘土也被震的四散飞扬。

沈圆圆把眼睛眯成一条缝,脑袋歪向一边,抡着手里的一把高粱穗使劲往筐里砸。

没错,她虽然把连耞鼓捣出来了,可她甩不动那东西。

沈大伯做出来的大号连耞足有二十多斤重,家里只有尕四妞和沈大伯能用。

其他人还是在用传统的摔打方式给高粱脱粒。

一上午干下来,沈圆圆小胳膊都抡麻了。

沈奶奶招呼了一声,娘子军们回屋做饭。

沈老大他们则是要负责把地上散落的高粱米扫起来,再用簸箕和筛子把里面的土和杂质筛掉。

“圆丫整出来的这个连耞挺好使的,这干了一上午我都没觉得多累。

这要是之前用手摔,肯定摔不出来这么多,胳膊还得酸。”

沈老大一边把筛出来的高粱米装到干净的麻袋里扎口放到一边堆好,一边对着院子里帮忙干活的沈清远说。

“那中午吃完饭咱们在做几个出来,力气大的下午都可以用连耞打。”

沈清远也不想在用手摔了,摔得他手腕子都快抬不起来了。

一会儿让大哥做两把轻一点的,媳妇儿她们那些女士也可以用。

要说沈清远现在的身体素质,可比他刚穿来的时候好多了。

原来的身体就是个文弱书生,让人一拳头就能给推个跟头的那种。

现在,他已经可以一拳头给别人推个大跟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