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连续半个月,郭浅郁每天都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

玉米和稻谷都收回家了,田间地里也没有什么农活,李竹云整天都盼着郭诚良的来信,对于郭浅郁的行踪,她根本没有时间来过问。

王兴珍每次问郭浅郁,得到的都是同样一句话:“奶奶,我以后告诉您。”

这天,王兴珍实在忍不住了,有些生气地对李竹云说道:“浅郁这段时间,到底在做什么?”

李竹云被问得丈二不摸和尚,摇摇头说:“怎么了,她不是每天都在家吗?”

“每天都在家?你哪天中午吃饭看到过她?”王兴珍带着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你别每天总纠结诚良有没有来信,还是关心下自己的女儿吧。”

“她都十八九岁的人了,有什么好关心的。”李竹云无法理解母亲的想法。

听李竹云这么一说,王兴珍心里的火气就冒了出来,“浅郁也是你们的女儿,从小你们都很少关心她,还给她定下什么规矩。”

“她是老大,本来就该照顾弟弟妹妹们。“李竹云委屈地说道,“再说了,她本来懂事就懂得早。”

“哪有小孩天生就懂事,还不是被逼的。”王兴珍越说越生气。

说一千道一万,李竹云终究还是怕王兴珍这个婆婆,语气渐渐软了下来,“妈,今晚我们一起问问浅郁嘛。”

王兴珍是个聪明的母亲,再加上儿子这次出远门,一直不写信回家,感觉有些对不住儿媳,火气也就降了下来,“好,晚上一起问问看。”

左等右等,天快黑的时候,李竹云才等到郭浅郁回来,还没有等郭浅郁把自行车停稳,她就心急火燎地问道:“浅郁,这些天你到底在做什么?”

王兴珍见状,心里更是一肚子火,说好了晚上一起问,结果孩子刚从外面回来,就急不可待地去问。

郭浅郁知道,这些事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说清楚的,只好先稳住母亲,“妈妈,我们吃了晚饭再说,好吗?”

那边母亲在叫吃晚饭,这边女儿说等吃了晚饭再说。

李竹云只好妥协了,“好,吃了晚饭再说。”

晚饭后,一切都收拾好了。

浅辰睡了,浅星和浅月各自回了房间,剩下王兴珍,李竹云,郭浅郁祖孙三人,围坐在饭桌旁。

“奶奶,妈妈,我知道你们想问什么?”郭浅郁拿出了一个本子来。

“你拿本子做什么?我们是想知道你最近在做什么?”李竹云沉声道。

郭浅郁不慌不忙地拿起本子摇了摇,“全都在这个本子里。”

“本子又不会说话。”李竹云嘀咕道。

“奶奶,妈妈。”郭浅郁表面看起来很平静,可内心却极其无奈,“我得另寻出路。”

“什么另寻出路,养蚕不是挺好的吗?四十来天,就能挣八百多元。”郭浅郁的话,让王兴珍不平静了。

“奶奶,养蚕是挣钱,但我们家没有桑叶。”

“松生家不是有很多桑叶吗?”李竹云紧跟着说道。

郭浅郁愣了一下,她不知道该怎样向母亲解释。

“平静,平静。”郭浅郁对自己说道。

还是王兴珍比李竹云更懂郭浅郁。

“是不是你肖红阿姨要养秋蚕?”王兴珍小心翼翼地问道。

郭浅郁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到底是怎么回事?又是摇头,又是点头的。”李竹云盘问道。

“上次我去肖红阿姨家,看到肖红阿姨的身体好了许多,并且精神状态也很好。”

“她身体好了,是好事啊!”李竹云说道。

“所以,我就决定不养蚕了,肖红阿姨没有做过农活,养蚕是她的唯一工作。”

“是肖红说她要养蚕吗?”李竹云追问道。

“不是,是我自己决定放弃养蚕的。”郭浅郁说得非常果断。

“那你以后怎么办呢?”李竹云担忧地问道。

“我这段时间一直赶场,看有没有适合我做的?”

“有没有收获呢?”王兴珍沉默了许久,才开口说道。

“我询问了多个行业的人,也去蹲过点,都记在这个本子里,等整理出来,再做决定。”

“好。”

王兴珍点了点头。

“好。”

李竹云也附和道。

郭浅郁整整花了两天的时间,才把她这半个月来记录的东西,整理了出来,结合自己现在仅有的三百元资金,最后决定去给孵小鸡的老板收种鸡蛋。

当下,有很多用煤油灯孵小鸡卖的老板,他们需要很多种鸡蛋,在鸡蛋市场买的种鸡蛋,受精率不高,只好请人去村庄收。

郭浅郁选择做这个,是有她自己的理由:一是,投资不多,三百元现金足够了;二是,变现快,种鸡蛋交给老板,老板就马上结账。

晚上,郭浅郁就把自己的想法和决定,告诉了奶奶和母亲。

王兴珍一听,马上就举双手赞成。

李竹云还有些担心亏钱,听到郭浅郁说得头头是道,又看到王兴珍极力赞成,只好把自己的担心按压了下去,勉强地同意了。

郭浅郁本就是个急性子,又是个行动派。

决定下来,就开始干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她就轻脚轻手起了床,热了碗剩饭吃。

然后找出背篓,在背篓里放了些软软的稻草,背着背篓,就悄悄地出门了。

昨晚,郭浅郁就计划好了,今天去离石柑街上比较远的村庄。

每到一个村庄,看到有公鸡在院子周围散放的,她就大声喊:“收种鸡蛋了,收种鸡蛋了。”

于是,愿意卖鸡蛋的村民,就会把自家的鸡蛋拿出来卖。

郭浅郁在背篓底部放些稻草,再把种鸡蛋放在稻草上,就这样,一轮稻草,一轮鸡蛋。

走到有些村庄,如果没有看到公鸡在院子周围散放,郭浅郁就静悄悄地离开。

这样,收种鸡蛋的效率高了很多,并且收到的种鸡蛋,受精率也高。

还不到中午十二点,郭浅郁就收到了两百多个种鸡蛋,满满的一背篓。

孵小鸡的老板看见郭浅郁背来的种鸡蛋,新鲜不说,凭他孵小鸡这两年的经验,这些种鸡蛋受精率也特高。

老板很快就把账结了,另外还多给了两元钱,希望郭浅郁收的种鸡蛋都交给他。

回到家里,郭浅郁算了算,把头钱除开,加上老板多给的两元钱,竟然赚了十五元。

看来,收种鸡蛋这条路,是可以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