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宋赢家:从拯救李清照开始 > 第9章 一个山陵使,朝野众生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章 一个山陵使,朝野众生相

垂拱殿。

端坐龙椅之上,赵佶平静如水。手臂上的纱布藏在袖中,堂下众人看不出来。

底下大臣们横班排列,秩序井然。

“大娘娘有事不能临朝,各位臣工有事奏报,没事退朝。”赵佶环视一圈,最后停在了章惇那里。

“启禀陛下,臣听说皇后诞下皇子,恭喜陛下,恭喜皇后啊!”

章惇的嗓门一如既往地大。

“首辅的消息可真灵通啊!”赵佶笑道,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耐人寻味。

见到赵佶承认皇子诞生,大臣们纷纷跪下恭贺个不停。

“陛下,长子诞生,此乃皇家大事,臣恳请陛下大力操办这个大喜日子。”章惇接连开口热情笑道。

枢密使曾布和尚书左丞蔡卞手持笏板对视一眼,这老狐狸今天是怎么了,前些日子不是跟皇上经常对着干嘛。

“各位臣工有心了,满月宴之事就交给首辅了,可好?”赵佶虽然金口玉言,却也不想强行摊派。

“谨遵陛下圣旨,这是臣等的荣幸,臣定当不辱使命。”

梁从政隐晦地笑了笑,眼下还说不上话,今天开封府的人来面圣,等会看看情况再说。

章惇还没有完,紧接着奏报道:“此次宴会,金银玉器是否全部安排,与上次一样?”

“不可,除了大娘娘用银器之外,朕和各位臣工一律用瓷器即可,不可铺张浪费。”赵佶态度非常坚决。

“皇上圣明!”

“陛下圣明!”

大臣们纷纷跪下点赞。

朝堂接着议事,赵佶问起蔡京的动态,章惇回复蔡京被贬到杭州皇家道观洞霄宫做管事官,赵佶又问蔡卞他哥哥蔡京的品性如何。

亲弟弟毫不客气,直接捅了一刀,称蔡京在京城为官之时,欺压过不少官员和百姓。

章惇和梁从政隐晦地交换了眼神,这尼玛算什么亲兄弟,看看人家苏辙苏轼两兄弟,苏辙不是在捞哥哥,就是在捞哥哥的路上。

蔡卞自告奋勇前往杭州查访蔡京的政绩,赵佶早先曾要求蔡京不得强取豪夺,不得强买强卖,不得欺压百姓。

蔡京执行的如何,需要一个人前往实地调查。蔡卞在朝中有个外号“笑面夜叉”,既然他想去杭州,赵佶欣然准奏。

哥哥宋哲宗去世后,灵柩一直停放在宫里的万岁殿,他的皇陵尚未修建完毕,赵佶对此非常重视。

“先帝灵柩一直停放在宫里,皇陵修建及灵柩西行之事,需要一个重量级人物主持坐镇,按照祖制,此事必须由首辅宰相牵头负责。”

赵佶话音刚落,章惇当即汇报道:“启禀陛下,臣公务繁忙,实在是脱不开身,还请陛下另选精兵强将。”

皇陵在京城西边的巩县,离汴梁城有一段距离,章惇知道接了这个活儿,就得两边来回跑,劳心劳力不说,关键是这个事需要他暂时脱离最高管理层。

一百个不愿意,能不去,就坚决不去!章惇见官家没有进一步的表示,开动脑筋急转弯,还有什么其他借口和理由吗?

梁从政原本想支持一下章惇,章惇要是不在朝堂议事,他一个人就落了单,难免势单力薄。

可是官家指定要章惇负责,拿出祖制压章惇,恐怕官家是志在必得,梁从政强忍着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把宰相调离京都,远离权力中心,莫非官家还有其他深意不成?既然祖制那么要求的,我支持官家总没错。

想通了这一层,曾布开口喝道:“祖制铁训岂能儿戏,先帝灵柩西行之事那是当今最为重大之事,你身为首辅,推脱责任,怎么做百官表率?!”

章惇见曾布来势汹汹,狠狠瞪了他一眼,暗骂你给我等着,找茬我干不死你。

蔡卞现在是副相,见到眼下的形势,不落井下石怎么对得起天赐良机。

刚才朝堂还是一片祥和,转眼之间已是刀光剑影,剑拔弩张了。

画风突变让赵佶有些猝不及防,赵佶仔细地扫过众人,今天向太后没有临朝,自己应该不会搞砸吧?

把章惇的权力分过来一些,衙门里的大小官员谁不巴结逢迎自己,买官卖官都是钱呐,蔡卞的算盘打的是啪啪作响。

“启禀陛下,臣附议,首辅宰相应亲自挂帅负责先帝陵寝之事,现在天气日渐炎热,不可怠慢,首辅宰相的其他工作交给我们即可。”

章惇瞳孔一缩,心里气得血浪翻滚,脸上还不敢表露出来,又来一个捅刀子的,有用的借口已经被他们堵的严严实实,今天好生不顺……

再推脱下去,惹恼了皇上,结局肯定非常不美妙,章惇看到赵佶又把目光投射过来,连忙想着对策。

莫不如以向太后没有听政为借口,先拖一拖,退朝再从长计议?

不行,不行,向太后对祖宗留下来的规矩非常重视,自己要是不按祖制上任山陵使,绝对会御前失宠。

罢了,离开一段时间而已,到时候再回京城。

章惇在左思右想之时,龙椅上的赵佶脸色渐渐阴沉了下来。

第一次自己独立自主做决策,就如此不给朕面子?不尽快树立威望,以后还怎么治理天下?

定要好好收拾这个老顽固,等你出了城,也许就回不来了?想到了某些事情,赵佶心里虽然高兴,甚至有些兴奋,但脸色依然不好看。

算了,向太后答应只垂帘听政几个月,这段时间自己多听多看多学,苟一阵子再说。

几番心理挣扎过后,赵佶重新端坐起来,脸上恢复了往日平静,这个时候章惇开口了。

“陛下和大臣们的建议很好,臣责无旁贷,定将先帝之事置办妥当。”

听到章惇回心转意,赵佶大喜,这是按照自己的计划顺利推进的节奏啊。

“朕现在任命章惇为山陵使,代表朕妥善处理先帝陵寝之事,望你事必躬亲,亲力亲为,不得有误。”

“臣领旨!”章惇跪下领受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开封府的人级别不够,在山陵使的事情上插不上话,老老实实戳在那里。

既然官家安排他们觐见,肯定不是让他们过来看戏,而是跟纵火案有关。

至于朝堂争斗,听前辈无意中聊起,王安石他们新旧党吵起来,那是唾沫横飞,五谷轮回之气也没有闲着,乌烟瘴气,非常壮观。

堂堂大宋朝,不是五鬼就是六贼,赵佶以前只在史书杂记电视剧上看到这些事。

如今他们就站在台下,顿觉鬼影重重。现在他们之间的几句争议,算是很温柔很平和了。

“开封府的人留下,曾布和梁从政也留下,其他人退朝吧。”赵佶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得进入迎端殿火灾专案审理时间。

章惇很想留下掺一脚,可是皇上没有任何留下他的意思,踌躇几秒退出了大殿。

翻看完一堆奏章,赵佶看着大堂里的几个人:“汇报一下迎端殿火灾调查的最新进展。”

“启禀陛下,经过连夜突击检查和审讯,一个私身已经招了,供认不讳。”梁从政总算等到机会,率先开口道。

私身,就是宫里临时雇佣的宫女,年纪普遍不大,用一段时间就会送出宫去。

当然如果某个私身被赵佶临幸了,那又另说了。

“哦?哪个宫殿的私身?”赵佶直了直腰问道。

梁从政沉吟一会,躬身道:“回陛下,这个私身来自圣瑞宫。”

圣瑞宫?那不是朱太妃的寝宫么?赵佶看着梁从政:“她人在何处,可有人证物证和其他目击证人?”

“禀陛下,此人已移交开封府审讯。”梁从政总算甩锅完毕了。

“启奏陛下,臣开封府推官吴师礼,经过审讯,私身来自圣瑞宫不假,这起火灾经调查,系人为纵火。”

此话一出,几个人神色各有不同。

“人为纵火?理由呢?”赵佶追问道。放火放到皇帝头上来了?是个正常人,都不会这样干吧?

“额,回陛下,据私身辩称她是为了泄愤而故意放了一把火。”

吴师礼在开封府审讯室是各种刑具都上了,这个十六岁的私身咬死不松口,就是心里不爽,跟人吵架,心里愤懑搞出来一场火灾。

赵佶往后靠了靠龙椅,不再言语。

润了润喉咙,开封知府吴居厚汇报道:“这是私身的口供,请陛下过目。”

赵佶拿过来一看,表面上是少女心作怪,跟人吵架,看迎端殿不爽就放了一把火。

“人呢?没打死吧?”放下口供,赵佶问道。

“回陛下,没有,屈打成招这种事,开封府不会做。”

听到吴居厚的话,梁从政左眼皮抖了抖,你大爷的这是在指桑骂槐么?

吴居厚的确不会做,可是人送过来的时候,私身已经被梁从政他们皇城司打得遍体鳞伤了。

去哪里点火不好,为什么偏偏选中迎端殿,那里可是先帝有意用赵佶封号取名的一个大殿。

那个时候赵佶还是端王,迎端殿寓意为迎接赵佶的意思。

前段时间汴京城里流传的小道消息不少:迎端殿寓意端王赵佶登基;“端笏立”的箴言;宋哲宗生前在泰州天庆宫问卦,得“吉人”二字等等。

都指向赵佶会继任大统。

“一个小小的私身,借她一百个胆子,她也不可能故意纵火,背后到底是什么人在指使?”赵佶看着吴居厚问道。

“回陛下,这个,恕老臣愚钝无能,并没有查到背后唆使之人。”开封府的两个人冷汗直冒。

眼下圣瑞宫朱太妃和蔡王府是一路的,蔡王赵似是朱太妃亲儿子,先帝去世之时,朱太妃没少活动,急欲立蔡王赵似为帝。

当时章惇作为首辅宰相,朝堂之上大声嚷嚷:“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那是人尽皆知。

看来此事必有蹊跷,赵佶沉吟一会,说道:“你们暂且退下,私身看押待决,曾布留下。”

开封府的两个人和梁从政退出之后,赵佶松弛了下来,胳膊上传来的阵阵疼痛让他剑眉微皱。

曾布这个人,用好了还是可以为国建功立业的,赵佶在脑海里搜刮了一阵。

嘿,有了,曾布之妻魏氏曾作一首词《好事近》!都说赵佶是艺术皇帝,果然脑子里存货不少。

”魏夫人的词实属上佳啊!”赵佶点赞道。

皇上张口就来。

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不似海棠阴下,按《凉州》时节。

此时朝堂仅有曾布一人和随身内侍,曾布还没缓过来,刚才不是还在朝党倾轧,讨论案情,分析国家大事么,突然就转到诗词歌赋了。

“陛下谬赞了,贱内仙去后,不曾品读,以免伤怀……”曾布眼里有光泽闪动。

才子佳人原本很是幸福的一对啊,怎堪红颜薄命,赵佶沉默了一会。

赵佶缓和了一下问道:“这里没外人了,别陛下陛下的那么严肃,你觉得还要追查下去吗?”

作为掌管军权的枢密使,曾布多多少少对宫里宫外的勾联有所了解。但他是否足够真心,足够忠诚,还需试探。

“回官家,臣建议不要往下追查了,眼下已经查到圣瑞宫,假如能查到朱太妃身边某个人,这个人如何处置?

如果折腾半天,查不到真凭实据,朱太妃那里恐怕不好交差,他们会不会借此大做文章,不得不防。”

赵佶思索一会,同意了这个建议,让他去处理剩下的事情。

泄私愤,纵火焚烧皇宫,依律当斩,不过赶上皇子诞生的喜事,这个私身的处置拖到了一个月之后。

整个皇宫里早已传开了,来自圣瑞宫的私身要被处以极刑,以儆效尤,各个宫殿约束下人都严谨了不少。

赵佶退朝回到福宁殿。

蔡京进献的两个箱子,已停放在堂下,赵佶拿着目录从头看到尾,嗯,蔡京多少还是有些收获和成绩。

除了《勘书图》外,其他大部分是江南奇石,不对,最后那个好像有些眼熟。

赵佶翻看到目录最下面一行字,赫然写着“兽首玛瑙杯”。

不会这么巧吧?赵佶有些不敢相信。

打开箱子,翻找一阵,总算将兽首玛瑙杯拿了出来,放在手里仔细观摩,的确是那日酒楼打马遇到的同款,难道此物不止一件?

记得这个国宝只有一件孤品留存在世啊,赵佶寻思,难道那个打马少年或者少女已经将此物卖掉,刚好蔡京识货,将其买下?

我去,兜兜转转,这个国宝居然送到了自己的手里。

你打马赢了我五贯钱,结果最后把这么贵重的国宝输给了我,赵佶嘴角的笑意逐渐扩大。

送礼也是有可能的,赵佶打算等下次遇见那个女扮男装的家伙问个明白。

她跟蔡京到底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