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说书楼顶层包间。

“他就是这渭城城主?”

夏长生剑眉微挑,凝视着下方广场之上那突然现身的中年儒生。

这儒生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人,显得非常平平无奇。

然而在他感应中,此人的气息却颇为古怪,不同于以往所遇到过的那些修士。

远远望去,仿若是一幅千古名篇拥有了生命,化为了一个活生生的生灵。

周身更是有着极为玄妙的气机笼罩。

文气包裹周身,使其万法难侵。

“正是渭城城主莫守一。”

青竹善解人意,瞧出了自家夫君的疑惑,轻点臻首。

“平阳府境内共有十城,唯有渭、澜二城较为特殊。”

而一旁的青梅,美眸轻闪,悄然接过了话茬,紧跟着解释起来。

“我和青竹曾经长期服侍在大小姐身边,因兰姨之故,对于平阳府境内十城不说了如指掌,但也知之甚多。”

“其余八城城主皆是正宗的修真一脉,而这渭、澜二城的城主,来历却是极为不同。”

说到这里,青梅先是环视了一圈,见众多姐妹都是一副倾听状,倒也没有卖关子。

“江州四大圣地之一的稷下学宫,乃是所有江州学子心目中最为神圣之所在。”

“世间万道殊途同归,本质上便是积累自身底蕴,不断修行,以求突破。”

“相较于正统的修真大道,儒道一脉同样不可小觑。”

“每一个能够进入稷下学宫的学子,都是通过层层磨砺,才能有资格拜入这一无上学宫。”

“而这渭、澜二城的城主便是出自于稷下学宫,皆已成就大儒,相当于元婴真君。”

随着青梅轻声讲述。

除了夏长生和青竹外,其余几女不禁面露讶色,显然料想不到这渭城城主来历竟然如此惊人。

四大圣地,乃是整个江州无可争议的圣地宗门。

无一不是传承久远,真正存世的岁月,较之大月皇朝还要悠久许多。

而稷下学宫,便是连在凡人中也拥有广泛知名度的圣地。

几女身世都不差,自然早有所耳闻。

至于夏长生,则是在之前就已经推敲出了这渭城城主的来历。

能拥有大儒修为的,整个江州都罕有,大多都与稷下学宫有关联,并不难猜测。

……

与此同时,广场之上却是陷入了沉寂。

作为渭城之人,无一人敢去质疑城主的决定。

所以,众多吃瓜群众也只是默默看着。

而佛子慧能却是眉头微微一皱,随即又舒展开来,并没有出手干涉。

以他的身份,即便是修为相仿的各大城主,他也无需太过在意。

但是面前这渭城城主莫守一,不只是拥有朝廷这一层身份。

另一层身份,才是令他真正心有顾忌。

“灵儿谢过大人。”

随着身上禁锢被解开,那半妖少女当即喜极而泣,跪伏在青砖地面重重叩谢。

落入莲华寺佛子手中,本以为此次已是在劫难逃。

不是被泯灭神智,沦为莲华寺内只知听命的妖宠,就是被关押入锁妖塔内,永生永世被囚禁。

想不到最后竟能绝处逢生,这位自她觉醒了体内血脉后,无意中偶遇后,一直对她照拂有加的城主,并没有彻底放弃她。

“起来吧。”

莫守一缓缓颔首,扫视一眼后,和颜悦色道:“不错,数年未见,你修为进境不小,距离凝聚金丹之日亦已不远。”

此话一出。

原本陷入沉寂的广场,人群又不免躁动起来,开始议论纷纷。

显然也是瞧出了城主与这半妖少女,似乎许久前便已相识。

难怪城主会暗中示意,这下子倒是解释的通了。

一些先前帮着半妖少女说话之人,脸上也不禁露出恍然。

“灵儿谨记大人吩咐,自觉醒血脉后,一直躲在深山中闭关苦修,从未离开过。”

半妖少女似乎很是熟悉莫守一,娇颜满是灿烂笑容,使得本就俏丽动人的她,多出了几分青春气息。

“你这丫头啊!”

莫守一无语的摇了摇头,轻叹道:“你若真听话,那又怎么会落入佛子手中?”

“这……这个……”

听到这话,半妖少女娇颜顿时一红,吐了吐小香舌,嗫嚅着说不出话来。

半晌之后,才又吞吞吐吐道:“灵儿只是想念家乡了,所以才离开洞府,想要回去看一看。”

“那你可有做出伤害凡人的举动?”

莫守一面容稍稍一肃,像是一个严厉的长辈般,询问着贪玩后惹出事端的后辈。

“没有。”

半妖少女忙不迭答道:“灵儿从小便无父无母,由家乡父老乡亲将我养大,灵儿绝不会做出伤害他们的事。”

“灵儿并无恶意,只是想着帮衬他们一下,所以才伪装成凡人,谁知……”

说到这里,少女神色一黯,灵动的眸子悄悄朝着那缓缓起身的佛子慧能张望了一眼。

话虽未说完,但其中深意,无论是莫守一,还是周遭旁听的众人,都已经能够察觉出来。

“你可敢在佛子面前对天道起誓?”

“灵儿愿意立誓……”

随即她清亮的声音响彻广场,誓言很快便已完结。

而那茫茫晴空,似乎冥冥中的交感,突然爆发出一声轰鸣之音。

恍若来自于那飘渺至高的天道。

此方世界,天道誓言,乃是最神圣不可亵渎的存在。

任何生灵,都不敢无视这一点。

若有违背或欺骗,轻则修为尽毁,重则形神俱灭。

“佛子,此事就此揭过,你意下如何?”

这时候,莫守一的目光,才又落在年轻僧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