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资治通鉴:破万卷书,笑话 > 第97章 叔孙通,制定礼仪的潮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7章 叔孙通,制定礼仪的潮男

且说那高帝,把秦朝的那些烦得要死的繁文缛节,像倒垃圾一样全给扫进了历史的垃圾桶。

他就求一个事儿,规矩得简单,得像按个按钮,就能搞定那种。

可他那帮朝里的大臣们啊,一有空就喝酒比功,

喝得跟打了鸡血似的,一个个都嗨得不行,

有的人就开始耍酒疯,胡说八道,

甚至拔出剑来在金銮殿上乱砍柱子。

看得高帝心里头那个郁闷啊,眉头都能夹死一只苍蝇了。

这时候,叔孙通这老小子就蹦出来了,跟高帝说:

“陛下啊,那些儒生们,虽然打架不行,但玩起治理国家,维护秩序这套可是溜得飞起。

我给您跑一趟鲁地,把那些儒生们全给您招来,跟我的弟子们一起给您整一套大臣们朝见您的新礼仪。”

高帝一听,摸了摸下巴,一脸疑惑地问:“这礼仪制定起来,不会又跟秦朝那样搞得我头疼吧?”

叔孙通赶紧摇头说:“哎哟,五帝的规矩和礼制,都是各玩各的,和三王的礼制也不一样。

这礼啊,就是根据时代和人情的变化,来给大家定个规矩。

我打算借鉴一下古礼,再结合秦朝的仪法,给您量身定做一套新礼仪,保证您穿上去合身又舒服。”

高帝听了,觉得似乎有点靠谱,便点头说:

“那你们就试试看吧,但记住啊,一定要简单易懂,别整得太复杂了。得让我一看就会,一用就灵才行。”

叔孙通一听这话,心里就乐开了花,连忙答应下来。

这叔孙通啊,还真是个能整事儿的主儿,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就忙着招人,定礼仪。

一场既搞笑,又曲折的礼仪制定大戏,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开演了!

话说那叔孙通啊,一接到高帝的大单,就马不停蹄地奔向了鲁地,准备开启抓儒生模式。

你还别说,这老头子运气不错,一下子就逮到了三十多个儒生。

但是呢,鲁地总有那么两个刺头儒生,就是不买他的账。

这两个哥们儿直接开怼:

“哎哟喂,您这跳槽小王子,换老板的速度比翻书还快,每次都靠一张嘴皮子哄得老板团团转。

现在天下才刚稳定下来,到处都是没埋的兄弟和缺胳膊少腿的战友,您就想来秀礼乐?

这可是要国家积累几百年德政才能玩的啊!

我们可不想跟您一起耍,您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别把我们拖下水!”

叔孙通听了这话,也不生气,反而笑得一脸狡黠:

“你们两个啊,真是读书读成呆子了,不懂现在这世界变化快,快得跟坐火箭似的!

实话告诉你们吧,现在这年头,得会变通,得能跟上时代的潮流!”

说完,他就带着那三十多个,愿意跟他混的儒生,一路向西,浩浩荡荡地入了关。

到了关中之后啊,叔孙通又拉上了高帝身边,那些有文化,有内涵的近臣,和自己的弟子们,一合计,哈哈,人数直接破百!

他们找了个大空地儿,用绳子一围,就成了个dIY演练场,再用茅草往地上一插,就搞定了尊卑位次。

然后啊,这群人就在野外,开始了他们的礼仪大狂欢。

经过一个多月的苦练啊,叔孙通觉得妥了,就兴冲冲地跑去跟高帝说:

“陛下啊,现在可以来验收我们的成果了!”

高帝一听就来精神了,让他们来了一次完整的礼仪演练。

看完之后啊,高帝直接点赞:“666!这套礼仪简单又实用,我爱了!”

于是就下令让群臣们开始练习这套新礼仪。

从此以后啊,这朝廷之上就有了规矩,有了章法。

那些喝醉了酒的大臣们,也不敢再撒酒疯,乱砍柱子了。

这一切啊,都得归功于叔孙通这位老顽童!

他这一套新礼仪啊,虽然简单易上手,但又不失庄重威严。

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华和智慧啊!

这老头儿,真是个会玩的主儿,堪称古代的礼仪之王!

公元前200年冬天,十月的风儿嗖嗖的,长乐宫终于在这时候落成了!

诸侯们和群臣们纷纷赶来参加朝贺典礼,那场面,简直堪比现在的春晚!

天还没亮,谒者就开始忙活了,把大家引导进大殿门,然后让大家按次序排好队。

东边的、西边的,分得清清楚楚,就像现在的地铁排队一样有序。

那些侍卫官员们,有的站在殿下台阶两旁,有的就在廷中挺立,

一个个都拿着兵器,竖着旗帜,那阵势,比阅兵还威严呢!

这时候,皇帝老儿乘坐着辇车,慢悠悠地出场了。

众官员们就开始举旗,传呼警戒,引导着诸侯王以下到六百石级的官员,一个个依次序朝拜皇帝。

那皇帝老儿坐在那儿,看着这一群人,一个个都震恐肃敬的样子,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等到典礼仪式都完毕了,又开始摆上了正式酒宴。

那些侍臣官员们啊,一个个都陪坐在殿上,俯伏垂首,按官位的高低次序,起身给皇上敬酒祝福。

这酒啊,一连敬了九次,谒者才大喊一声:“结束宴饮!”

真是有文化呀!

这时候,御史们就开始亮相了,他们负责执行礼仪规则。

要是谁敢不遵照仪式规则乱来,就直接被拖出去。

所以啊,从朝贺典礼和酒宴开始,直到结束,大家伙儿都规规矩矩的,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最后啊,高帝一拍大腿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有多爽啊!”

于是呢,就授任叔孙通为太常,还常赐他黄金五百斤呢。

这叔孙通啊,也算是走上了人生巅峰!

这就不得不说说秦王朝的礼仪。

话说啊,那个牛逼哄哄的秦王朝,一统天下之后,也干了定规矩这件大事!

怎么定的呢,是什么样的规矩呢?

就是把六国的礼仪,全给撸到一块儿了!

然后啊,秦始皇就开始搞事情,专挑那些尊崇君主,贬低大臣的规矩来玩儿。

秦朝的礼仪啊,简直就是家长作风的代表,给后来的皇帝们,树立了个高大威猛的榜样!

其实,叔孙通这个老头子呢,他一闪亮登场就玩了个花活儿!

他的这一套其实也是秦朝的老套路,只不过稍微玩儿了点儿新花样。

就跟好厨师偷个新菜一样。

在以前做菜的基础上,加点辣椒,少放点盐,但基本上还是保留了秦朝的老风味。

从皇帝叫号到小官小吏,再到宫殿、官职名称,这些啊,都没咋变动,简直就是ctrl+c、ctrl+V的节奏啊!

这叔孙通可是个大大的实诚人,把这套礼仪规章写得明明白白,条理清晰。

然后呢,就跟法律、政令一起,被收录进司法机关的大档案库里了。

这司法机关啊,就像个超级大的保险柜,把这些规矩都锁得严严实实的,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可惜啊,后来法家那帮人,不再传授这些礼仪了,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失传了。

所以啊,百姓和大臣们也就没啥好谈论的了。

这套礼仪啊,对帝王来说,简直是被埋藏的宝藏,等着后世哪个有缘人去挖掘呢!

每一个朝代,都要装,一个是装模作样的装,一个是庄重的庄,无非是又注入些新元素和活力。

这就是现在流行的复古风一样,既古典又时尚。

看看孙叔通,这老头儿啊,简直就是历史界的潮人啊!

哇塞,这臣司马光一提礼这个字,简直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全身充满力量!他又来调皮了。

他说啊,这礼啊,真的是个神器!

你把它用在个人身上,那就跟给野马套上缰绳似的,瞬间变得规规矩矩,想找茬都找不到;

用在家里呢,家里家外分得清清楚楚,亲戚们和睦得就像糖水里加了蜜;

再把它用到乡里,长辈晚辈都明白自己的位置,风俗教化瞬间美化,简直像春天的花一样绽放;

用到封国里,君主和大臣们立刻知道谁是老大,政令一下,成功就在眼前;

最后用到全天下,那些诸侯们全都服服帖帖,法制纪律严得跟铁打的一样。

哎呀,这礼可不能闹着玩,别以为只是在宴会上摆摆样子,在门户庭院里走走场子哦!

说到咱们的高祖刘邦啊,这哥们儿倒是挺聪明挺有眼光的。

听陆贾讲讲用文化来巩固政权的好处,他就狂点赞说“太棒了!”;

看到叔孙通搞的那个尊崇君主的礼仪,他也忍不住连声叫好。

可是啊,这货为啥就不能跟夏、商、周三代的那些圣明君王平起平坐呢?

唉,说白了就是不肯好好学习呗!

要是那时候他能找几个大儒来当智囊团,一起用礼制来治理天下,那他的功劳和业绩可就不止于此了!

可惜啊可惜,叔孙通这哥们儿眼界太窄,只会捡礼制里的芝麻绿豆来迎合时尚,讨好别人。

结果呢?

把先前那些君王,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礼制,给弄得一塌糊涂,到现在都还没恢复过来呢!

真的是让人痛心疾首啊!

这时候,扬雄这位老兄也来凑热闹。

扬雄说:“以前鲁地有很多大儒哦,可惜史书上没留下他们的名字。

有人问:‘为啥说他们是大儒呢?’

扬雄回答:‘叔孙通想制定君臣礼仪的时候,去鲁地请人,结果有那么两个大儒,硬是不给面子不来。’

又有人问:‘那孔子当年不也是到处跑,去各国应聘吗?难道他也不对吗?’

扬雄回答:‘孔子周游列国啊,是为了能推行自己的主张。如果放弃自己的立场,去迎合别人,那制定出来的规矩准绳,还有啥用呢?’”

哈哈哈,扬雄这番话真的是太犀利了!

大儒们啊,就算再大的诱惑摆在面前,你们也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去追求那一时的功利啊!

要坚守自己的立场才是硬道理!

看看礼制这个鬼又出来了,要不要请钟馗来呢?

这一次不行,钟馗也得让道。这可是大汉朝,这才是刚刚出生的婴儿,阳气壮着呢?

钟馗的剑,砍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