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厂长办公室。

杨厂长正在办公,突然电话铃响起来。

杨厂长接起电话:

“你好,这里是红星轧钢厂,我是杨爱国。”

“杨厂长好,我是保卫科的孙刚,刚门口过来几辆军车,轮值的吴班长已经带着他们进来了。”

“领头的首长是中将军衔,具体过来做什么我没敢问,只说进来找厂领导。”

一听军方来人而且带队的还是中将,杨爱国瞬间精神一振。

不管闲职虚职,既然是中将就必须认真接待,马虎不得。

“你汇报很及时,通知在职的保卫科都动起来,让首长们见识下我们的精神面貌。”

“徐秘书,你去通知下各车间,把最好的工作态度展现出来!”

杨爱国原本还打算让李怀德准备招待餐,但最后收住了,交代完后他朝着楼梯走去。

刚下楼梯就看到楼前空地上停了几辆军绿色的吉普,车前站着群穿军装的汉子。

“各位首长好,我是红星轧钢厂的杨爱国,欢迎各位莅临指导,有失远迎,还望各位首长见谅。”

为首那名军官大概五十多岁,中等个头,模样丝毫不出众,上前两步跟杨厂长握手:

“杨厂长你好,我是xx军区的罗伟,叫我老罗就行。”

“今天贸然上门还请杨厂长不要介意,”

罗伟语气温和,言语也很和善,但肩膀上中将的徽章还是让杨厂长感到沉重的压力。

“那个….罗将军,要不去我办公室坐会儿?”

“一起进去喝杯茶,有什么事我们坐下来慢慢说。”

杨爱国看到罗伟肩膀上的肩章打了个冷颤。

人家自称老罗那是客气,自己真这么喊就是不识抬举!

只有比人地位高,或者关系非常密切才有资格这么喊。

罗伟也不在意这个称呼只是淡淡一笑:

“喝茶就不必了,我们这次来是想找贵厂核实件事情。”

“听说贵厂出了个能人,研发出可以帮助伤残军人重新站起来,恢复正常生活的义肢?”

罗伟说话很有讲究:他说的是伤残军人而不是残疾军人,说的义肢而不是假肢。

两者仅有一字之差,但尊重程度却完全不一样。

而杨爱国也猜测对方的目的多半在此,心里早有准备。

“是的罗将军,大概在十天前,我跟保卫科的于科长正商谈伤残军人的安置问题,我们厂的技术员刘光齐同志刚好在场。”

“他提议设计一款针对性极强的义肢,根据每位伤员不同的情况,再结合其实际需求来量身定制。”

“以帮助伤残军人恢复正常生活。”

“为此厂里还成立了个行动小组,专门负责这一课题,并在两天前研制成功,目前已进入试用阶段。”

杨厂长很会说话,就这么短短几句话,大义有了、行动主体有了、同时还突出了厂里的支持,并且将原本的小规模试验变成了计划周全的大举动。

“哦?那你口中的行动小组在哪,能不能带我去看看?”

“当然可以,几位首长这边请。”

杨厂长带着首长们朝刘光齐办公室走去,路上还不停介绍义肢的优点以及方便之处。

得亏刘光齐的设计图纸他有看过,不然一准抓瞎。

罗中将则是边听边点头,并没引起太大波澜。

不是说他对义肢不好奇,而是他早就见过汪佑民的那条义肢。

自打有了义肢汪佑民一刻都停不下来。

每天不是看望战友就是在看望战友路上。

为啥?

显摆呗!

我汪大头拄拐拄了近十年早就憋气坏了!

如今能自由行走了,那还不到处得瑟?

四九城里同样饱受伤残困扰的退伍军人还有很多,看到生龙活虎的汪佑民哪还躺得住?

纷纷找自己的老领导、老上级求情,这些求情最后汇集到了军区高层,到了罗将军耳中。

罗将军听了也很开心啊,战争年代,谁还没几个伤残的老战友了?

罗伟同样有不少老战友、老部下伤残退伍,生活过得非常压抑。

他也想过帮战友们找副好的义肢,让他们能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但之前的假肢大多是简单的木棍铁管,用着不方便不说,外观还丑陋,虽说没人敢当面笑话吧,但异样的眼神却做不得假。

这事一直很让他揪心,他也一直在为此事发愁。

因此听闻汪佑民的事后罗伟第一时间就找上了汪佑民,并向其打探清楚义肢的具体来源。

这才有了今天的轧钢厂一行。

…………

一行人来到刘光齐办公室却没找到刘光齐。

“杨厂长好!”

有技术员跟杨厂长打招呼。

“你好,刘光齐同志上哪去了你们有谁知道?”

杨爱国问道,同时心里忐忑,军区首长在呢,可别这节骨眼出问题啊……

“我知道杨厂长,光齐他带着零件上七车间去了,说是一个小地方需要改动。”

杨爱国瞬间松了口气。

“罗将军,那我们现在去车间找他?”

“走!”

……….

等到七车间门口,大老远就看到几个人围在一台单独的机器旁。

中间有个年轻人正拿着个零件在讲解,边上人聚精会神听着,竟没有一个人注意到杨厂长他们进来。

“师父你看,膝盖、踝关节这些复杂的地方我们不方便动它,但是连接骨还有小腿骨这些却很简单。”

“到时遇上伤情不同的使用者,我们只需要稍微延长或者缩短这几个零部件,就可以同样做到契合。”

“而不是每个零部件都要量身定制。”

“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工作量,真正做到量化生产。”

罗伟看着人群中朝气蓬勃的刘光齐仿佛看到了年轻战士们的影子。

同样意气风发,同样坚韧不拔。

听着他口中的描述,罗伟仿佛看到昔日倒下的战友们一个个又重新站了起来,并高声庆贺自己获得了新生,内心无比感慨!

杨厂长看到罗伟脸上的微笑和眼中的欣赏开始适时介绍刘光齐:什么轧钢厂子弟兵啊,一门双杰啊,去年年底先进工人之类的好话全往他头上套。

罗伟听完只是微微点头,并朝着刘光齐走去。

其余工人看到一队荷枪实弹的士兵进入车间顿时一片寂静,只有刘光齐背对着门口还毫无察觉。

直到讲完口渴,转身拿水时才发现这群军人。

罗伟这时才走上前笑着打招呼:

“刘光齐同志你好,我是xx军区的罗伟,从汪佑民那了解到你在进行义肢的研究,这次专门过来了解下情况。”

“欢迎军区首长莅临指导,义肢研究已经初有成效,目前处于试用改进阶段,有什么想了解的您尽管问。”

“那好,这里人多,我们还是找个安静的地方慢慢说吧,免得影响正常生产。”

罗伟看周围工人们都停下手头工作,注意力全在自己这边于是建议道。

“好的罗将军,那就去我办公室坐会,设计图纸也在那。”

刘光齐带着大伙儿又回到自己办公室,杨厂长吩咐秘书给大家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