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科幻小说 > 星历一万年 > 第152章 建设“堡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面对陈彪的疑问,闫占璟想了一会然后开口说道:“改装什么?我觉得这里面主要有这么几个方向,首先肯定就是武器系统了,那些还能用的手臂什么的直接连接上一个能量分离机,是不是就可以用了?最多加一个控制系统对不对?以此类推,那些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什么的是不是都可以?哪怕就只是供能系统拆出来是不是都可以用在新设备上?”

陈彪就感觉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原本还觉得这些破烂没有什么好的处理思路,这一下这就是一大堆宝贝啊。

有了这个思路他立马又想到了另外的一个方向,按照他们目前的这个状态来讲,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去生产完整的文诺系统,直接将其中的一部分分解出来,进行从新的设计,那不就是一些新的武器系统,比如,文诺作为移动型的,地球上,或者其他的地方,甚至是飞船上都可以安装一些固定般的。

看着陈彪马上又要进入思索模式,闫占璟急忙说道:“你先别忙着想其他的,我来之前奥总工让我给你带了个任务,说是让你有时间的时候考虑一下,并不用太着急。他说让你考虑一下是不是可以给地外实验室加点防御。话我带到了,你自己抽时间做,我就先去看看那边有什么我能帮忙的了,你自己想那些问题吧!”

闫占璟走后,陈彪就直接找了一台控制设备,然后开始研究起了整个文诺系统的结构,本来就对这套系统很了解的他这会儿看着这个系统就更加快速了,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很快就将他想要的结构提取了出来。

这时他才发现这个文诺系统虽然包含了各种结构,但是每一个分系统之间都处于一种比较独立的状态,所以,没有用多少时间,他就将他原本的那一套攻击系统给分离了出来。虽说这套系统里面还有一些他也不知道作用的结构,但是相比于整个系统的话,如果只是生产这一部分,效率就要高很多了。

然后是运动系统,这一部分有很多的和能量发动机相似的地方,而且比武器系统还要单一,所以也很快就完成了,而且和武器系统不同的是,这一部分的结构基本都集中在腿部空间,所以,现在在那一堆残肢断臂之中,这个结构应该是完整度最高的。

想到这里,陈彪立即就联系了闫占璟,让他挑一套完整下半身结构,他要过去研究一些东西。

闫占璟的动作很快,找到了之后就通知了陈彪所在的库房。

等陈彪到的时候他都已经完成了整个结构的检查工作。看见陈彪进来他直接说道:“我们运气不错,这个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损伤,连上供能和控制就可以使用了。”

“好。”陈彪答应了一声,然后就走了上去,然后就开始拆,他要把那些和这个运动系统无关的废物全部剔除,然后再清理出空间来。

一边上手操作着,他一边给闫占璟分配任务:“再去找一套完整的供能系统和控制系统。”

闫占璟听到也就马上出去了,这次过的时间就有点长了,好不容易进来之后,边走边说:“这个控制系统还好,到处都有,但是这个供能系统几乎所有的都是坏的,而且我发现,那些人攻击的话基本都是攻击这个位置,看来他们觉着这里才是最脆弱的地方啊!”

闫占璟可能只是随口说了一句,陈彪却听出了这其中有不一样的信息。

那些人攻击人都是攻击的胸部的位置?那么那些人自己的弱点应该也就是这个位置。联想到当时他们见到的那个尸体,那个人也是胸口这个位置受到了攻击,而且其中一个人类没有的器官直接就被打碎了,所以,其实那些人的弱点就是他们胸腔里面那个人类没有的器官?

那么下一个阶段的武器改造计划就应该是着手提升能量球的打击精确度了,尽量让他就朝着这个东西的最弱点过去。

只不过现在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想办法让这些残肢断臂重新发挥出作用来。

经过将近一天的鼓捣,他终于算是将眼前的这套系统给修复完了,和之前的文诺系统相比,这套新修复出来的系统少了武器系统和人工控制系统,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智能辅助控制系统。

这就意味着这套系统将不再是由人驾驶和控制,而是由辅助系统进行。整个系统也不再是一套武器系统,变成了运输系统。这也是他在闫占璟的话中想到的一个点子,刚好刘技那边也在担心他的那个飞船太慢,这下子有了这个东西,想来应该是一个不错方案。

陈彪把这套系统直接装上了飞船,然后发了一份文件在控制系统上,就安排其他的工作人员将这个东西给刘技送了过去,而他则是进入了下一个库房之中。

在这里,他要验证出刚刚闫占璟提到的第二个方面是不是真的可以。看着眼前还算是比较完整的上半身身躯残骸,他还算是比较满意,只不过检查一番之后才发现,还是高兴的有些早了。

在这堆残骸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了供能系统,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想要修复或者说改装的话就必须要先解决这能源方面的问题。而专门为这个系统设计的三合一的供能系统制造起来也是十分的麻烦,按照现在生产部那边的情况,根本不可能有单独生产出来的供能系统。

想到这些,陈彪也是有些失望,刚刚闫占璟再带回那套供能系统的时候就已经和他说了现在缺的最多的就是这个供能系统,这个方面的问题不解决,这些东西也就真的就是一堆废铁了。

想了想,他还是觉得死马当活马医,先试一下,于是乎一台能量分离机被以一种几乎暴力的方式直接连接上了这个残缺的武器系统,然后就是试验。

虽说手法上边粗暴了一些,好在是还可以正常运转,陈彪还算是比较满意。随即就安排下边的工作人员,按照这个方法直接规整设计出一套完善的方案出来,到时候再给他看。

刘技看到陈彪送过来的东西的时候刚开始也没有理解陈彪的意思,然后再看了陈彪给他的那个文件之后才反应过来,这就是陈彪给他想的解决办法,这个看起来和船没有半分关系的就是陈彪给他安排的“新船”。

刘技也是毫不犹豫的研究起了这个东西,看看这个东西的结构,然后又看看他的能量场的扩容系统,怎么看这两个东西都不像是能够结合到一起的。

一个像是一个大大的半球,另外一个则像是一个人的下半身,而且这个半球的结构看起来还有些巨大,不管怎么看,他都觉得这两个东西根本没办法组合到一起去。

想来想去,他觉得这件事得找外援。当时这个能量场的结构闫占璟和推知都给了建议的,推知现在找不到,那就把闫占璟给叫了过来。

闫占璟刚刚还在给陈彪那边搞着文诺系统的整理和修缮工作,就被刘技给叫了过来,结果一看还是文诺系统相关的事情,顿时就感觉有些奇妙,看来真的是到哪里都逃不过。

听完刘技的描述之后,闫占璟先是感慨了一句陈彪的想法很不错,然后自己也看着这两个根本就是两个体系的东西也有些犯难了。

他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搞文诺系统的事情,对这个系统也算是比较了解了,之前能量场的这个设备他也是直接参与了的,自然也是比较熟悉,可是现在要他把这两个东西给搞到一起,好像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现在要解决的主要还是连接姿态,运行方式还有能源供给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之前的能量场设备都是建设了基站,要不然就是使用飞船作为载体,有足够的空间去安置能量供给和控制设备,而且根本不用考虑连接姿态的问题,运行方式就更不用说了。

几乎过了一整天的时间,闫占璟才规划出了第一个方案交给刘技,在这个方案中,闫占璟直接将大量的供能设备都直接取消了,整个系统采用文诺上的供能设备进行供能,然后他将原本是固定的能量场设备变成了一个可以移动和折叠的,每一个能量体的能量都可以经过控制被抽离到一个装用的储能设备之中。

在整个系统飞行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工作的,只有等设备停下来的时候,才会展开,然后能量体到位,设备才再次开启工作。

而那个像两条腿的结构他也做了一些改动,整体变成了一个长条型的结构,在运行的时候,能量场的那一部分的设备也会收缩成一个类似的长方体结构,并且折叠过来,所以整个结构在飞行的时候就像是一个长方体一般,根本看不出来是什么,而且总体的体积很小,和飞船比起来简直就想在一个西瓜面前放了一根火柴一般。

这边有了最基础的方案,剩下的就是刘技带着他实验室的一群人的改造共组了,生产部那边任务太重,所以现在他们也就只能靠自己手动制作了。

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是搞出了一个看起来还有模有样的东西。

就在刘技带着一群人准备去试验一下这个新的能量场设备的时候,奥德威也是刚好完成了整个地外实验室的重新排列和维修,陈彪也带着他的固定般的武器系统去实验场验证,三拨人就这样意外的碰了个面,然后又各自忙各自的去了。

奥德威离开了地外科技中心,去地球委员会那边开会了。这天已经是1月15日了,大家都已经过了快10天风平浪静的日子,有的人觉得这个危机已经过去了,有的人又还觉得这只是一个开胃菜,正真的危机还没有到来。

地球委员会这次召开这个会议,主要就是想要讨论一下现在的这种状态应该怎样去面对,还有就是是不是应该换届了。

会议开始的时候是异常沉痛的,杜安康在会议开始的时候就先宣读了这几天行政中心那边统计上报上来的损失数据,从人口到具体每一项物资、设备的消耗和损失都被列成了一个个令人心痛的数据,不停了撞向每一个人的心。

然后所有人为这段时间牺牲的所有人和在这次灾难中丧生的所有人类进行了默哀,这一次啊算是正式开始。

不管外边传出来了什么样的声音,今天到会的这几个人都觉得这场危机应该还没有结束,所以这第一个议题很快就变成了怎样面对第二波危机的话题,甚至是讨论起了如何长期面对这些危机的话题。

奥德威作为现在唯一能够有能力面对这场危机中手段的保有和开发单位的负责人,一下子就变成了所有人的焦点,在场的几人都想知道在这次的冲突之后,科技中心这边有没有什么好的改进,防御系统有没有变得更强。

可是答案确实让他们有些失望的,奥德威说的是:“有收获、有经验,但是要想应用起来估计还需要一些时间,科技中心只能说是尽力而行。”

这个话题讨论了很久,这其中有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其中一条就是考虑建设一个地下的庇护所,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直接放到地下的位置去。这条建议是儒文斌提出来的,他也是在安放备用胶囊的时候想到的这一点,既然威胁都是外太空过来的,那么理论上来说,地球的越核心的位置就越安全,能够坚持的时间也就越久。

这个意见被采纳了,不过建设的任务却似乎有些安排不下来,因为现在各个中心的活都很多,抽不出人来参与这项工程。

但是第二天的时候,地球委员会这边却发了一条倡议通告,那就是召集有专业能力的人前往地一层建设避难中心。通告一出,很快就得到了响应,几乎有数千万的响应。

很快,一个自己组织起来的组织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设计、施工、建设,各项工作就这样直接独立于地球委员会开展了起来。

那边负责建设的人门还给这个工程起了一个来自远古战争的名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