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在古代的书院称王称霸 > 第147章 文武第一次的友好交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7章 文武第一次的友好交流

虽然学子们大部分都喝了书院熬制的姜汤,但姜汤只是预防风寒、驱寒用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

尽管有书院的爱心姜汤,文科学院的学子还是感冒了不少。

得知这一情况的武科班学子,有的无语至极,感觉文科班的学子身体的确挺弱,还有的去慰问了一下,毕竟也是打过雪仗的交情了,而且他们生病总感觉自己好像也有些责任。

如果在外面,看个病人买些礼品,带些补品,那是易如反掌,但在书院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还是真没地方买什么东西。

好在书院染风寒的学子不止是打雪仗的学子,书院准备的姜汤干脆就没停,今天基本每个学子又喜提一碗热辣滚烫的姜汤。

武学班的学子干脆提着姜汤拜访了文科院参加过打雪仗或认识的学子。

看着满满一碗姜汤,文科院的学子:......

你们就算不来,哪怕空着手来,他们都没什么意见,至于送一碗苦辣苦辣的姜汤吗?

知道的是你们探望病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过来找事的呢!

看着他们的表情,来看望的也有些不好意思:“嘿嘿,这不是咱们书院实在买不到什么东西吗?你们先凑活凑活,休沐的时候补给你们。”

“我们稀罕那些俗物?”

收到姜汤的学子一撇嘴反驳道,虽看到姜汤心有不虞,但看到他们过来关心,到底接过姜汤,一仰脖子,把姜汤喝了。

这也算是文、武科学子第一次的友好交流吧,虽然是以姜汤开始的。

就连书院也以为,这次文科院因为武科班的学子受凉,两拨人关系可能会更加紧张,没想到反而融洽了不少,也是让书院始料未及。

这也是书院喜闻乐见的事,毕竟都是学生,每次看到两拨人见面都跟斗鸡眼似的,定点大的事,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好像争赢了,能占多大便宜似的,他们也是不厌其烦。

现在他们两派关系慢慢缓和,他们书院以后也可以少操点心,怀着这样的想法,书院不仅对生病的学子关怀备至,就连平时上课,表情都和蔼了不少。

而书院夫子的这一变化,学子们可是吓了一跳,现在的教学方式讲究严师出高徒,尊师重道,夫子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对着学子大都不苟言笑,上课的时候那是一个比一个严肃,差不多出去可能吓哭小孩的那种程度。

这突然温柔起来,说实话,不习惯,真的不习惯。

想想自己因为玩乐,导致他人\/自己感染风寒,给书院添了麻烦,担心夫子突然变了态度,是想要秋后算账,担心自己会成为杀鸡儆猴中的倒霉鸡,所以在夫子面前越发的谦和守礼。

在双方会错意的情况下,书院的氛围越发的和谐。

而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下,却还有一股暗潮正在悄然涌动。

随着雪花的飘落,二月的春闱也越发逼近,书院参加春闱的学子身上自带一股紧张严肃的氛围,让人不敢亲近。

春闱是得到名利和权利的最高也是最快的途径,朝廷中除了皇亲贵族,大部分的官员都在科举这座大山中攀登过。

里面虽不见刀剑,却也凶险无比,现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和科举比起来都只能自认是小弟了。

科举制度虽给予了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因为科举制度的不完善,过程中又充满了漏洞,也给了那些有权势的人钻空子的机会。

科举以来,不仅每年有考生与官员相勾结,就是考生的作弊行为也层出不穷。

考试和作弊就好比白天和黑夜,两者缺一不可,有了考试,作弊也随之而来。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在古代,科举考试的成功,是真正意义上的改换门庭,光宗耀祖了。

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现代,高考就是最为瞩目的一行,更别说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古代了。

这么大的诱惑,没有哪个考生可以拒绝,有的人寒窗苦读,以真才实学跨过科举的高山,而有的人则另辟蹊径,想要不劳而获,苦思冥想作弊之法,各种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作弊法子也就由此出世。

作弊在中国那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什么结朋、行卷、怀藏、代笔、授义、继烛、飞鸽传书......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考生们做不到。

现代考生和古代考生可能考试方式、制度、科目......等等都不同,但作弊考生的心态应该是大致相同的。

根据时代、科技的不同,古代的作弊方式主要也有三大类:请托、替考和夹带。

最常见的作弊方式则是请托,即通过关系,贿买考官,打通关节,以谋求录取。具体方法有探题、关节和偷改。探题即考前探知试题,通过贿买考官,考官在科考前事先向考生泄露试题。关节,即俗称的“做暗号”。考生在卷子中设定特殊标记,“或书数虚字,或也欤或也哉或也矣”,让考官辨认进行舞弊。偷改之法则更进一步,直接贿赂考官及工作人员在试卷上做手脚,誊录偷改试卷。

当然这个方法对于考生的家世有一定要求,不是每个考生都可以套用的,这个方法,虽有一定风险,但成功率也不低。

家中稍稍有些财产的考生,虽不够资格请托行贿,但也有替考可用,花些钱财请人代笔,俗称‘抢手’,抢手替考者入场考试,被替者不入场。

古代有没有照片、指纹识别什么的,替考完全没有问题,成功率也是很高。

而无权无势又没有关系的,那就请托无门了,但又实在想要挣扎一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夹带’,既不用钱又不用势,绝对是平民考生作弊的不二之选。

夹带的方法虽然便捷,又没有成本,但也很容易被发现,毕竟贡院前的搜检官也不是吃素的。

考生夹带作弊被发现,那什么逐出考场,取消功名,终身不能参加科举,这都是比较轻的,比较严重的杖责、流放也不是说说而已。

考生作弊若是不被发现,获得功名或职位,虽不道德,但获得的好处那也是大大的,若是被发现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但不管怎么说,考生们对科举的态度绝对是慎之又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