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 第227章 提前写好的五道圣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7章 提前写好的五道圣旨

二月二,龙抬头。

皇帝来到泾县,已经足有五天。

今天是春耕之节,古代很重要的日子,书院的学子们放了假,回家和父母一起祈福。

不管古今,儿童放假都会疯玩,漫山遍野的撒欢,到处响着欢快的笑。

不远处的河岸上,百姓们设下香案,在两个长者的带领下,对着新疏通的沟渠进行祭祀。

几个娃娃被抓了差事,负责装扮河渠龙王的金童玉女,在大人的教导下,唱起清脆的歌谣。

“二月二哟,龙抬头哟……”

“家家户户炒黄豆,祈雨祝福一年丰……”

稚嫩的童声,民俗的歌谣,代表着百姓的美好愿望,香案上的袅袅香气飞向青天。

由这河岸眺望,可见无数水车,河工们喊着号子,用脚卖力的踩车提水。

如今才是开春不久,天气并未完全暖和,然而河工们赤着上身,隆起的腱子肉上全是汗水。

他们卖力的踩着水车,将河里的河水提升出来,通过一条一条的干渠,源源不断的送向田野。

田野里,耕牛的声音哞哞叫。

农夫们扶着犁,脚下的泥土在翻卷,光着屁股的小娃在撒欢,追着耕地的老牛和父母奔跑。

好美的一幅春耕图啊……

此时的皇帝,手里牵着牛绳,他像个老农一般,慢悠悠走在田地里。

皇帝牵着的是一头老牛,走起来的速度同样慢悠悠,人老,牛也老,但却拉着一具耕犁,后面扶犁的是杨一笑。

这一片田,大约有五亩,皇帝耕的兴致勃勃,十分享受务农的感觉。

杨一笑在后面扶犁跟着,因为牛的速度缓慢所以并不觉得累,但是在耕牛前方的五个云朝王爵,此时却全都感觉叫苦不迭。

放眼望去,只见他们人手一根铁镐……

堂堂云朝王爵,个个灰头土脸。

但却不得不咬牙挥动铁镐,一下一下的在地里刨着土。

这一片田,属于开荒田,土地颇为贫瘠,土中多有石块,所以哪怕有铁镐,刨起来仍旧吃力。

说实话,干这种开荒的活儿非常累,然而皇帝却时时催促,让五个王爵干的快一点。

偶尔皇帝还会呵斥两声,警告五个王爵不准偷懒,语气悠然道:“身为人子,当孝顺也,为父已经决定在此间养老,所以需要开垦几亩荒地,以之为田,供我衣食,尔等再加把劲,将这荒田开出来……”

“快点的,拖拖拉拉像什么样子,你们看看我的好孙婿,他扶犁的动作多么利索。再看看他的干劲,是不是比你们要足?”

对于皇帝的呵斥,五个王爵满脸无语。

偏疼的太明显了啊!

他们五个拿着铁镐刨土,每一镐下去都可能刨到石块,火星子四溅,铁镐嘭嘭有声,震的虎口欲裂,手腕无比酸疼。

然而杨一笑,他年纪轻轻却扶犁,老牛拉犁那么慢,扶犁怎么可能累。

如果让他们五个去扶犁,他们保证比杨一笑更利索。

但是这话不敢说出来,五个王爵只能在心底苦叹,然后继续奋力扬手,挥动铁镐往下刨去。

幸好,吃苦不是白吃的……

终于老皇帝像是满意,所以悠悠然的开了口。

只见皇帝一边牵着牛绳,一边语带深意的向前走着,忽然道:“为父心里明白,你们有所抱怨,关于皇位的传承,最终没有传给尔等。”

“朕离京师之时,留下一道圣旨,命重臣持之,于一月之后开启。”

“现在你们已经知道,那道圣旨乃是传诏,朕退位,为太上皇,太子登基,为云朝新皇……”

“如果朕所料不差的话,想来京师那边已经有所动作,若是按照时间推测,你们大哥怕是正在祭天。”

“他在京师祭天,尔等在这里陪朕耕地。”

“他祭天之后成为新皇,尔等却苦涩的继续当王。”

“朕明白,你们心里是不服气的,也是很憋屈的……”

皇帝说到这里,忽然停下脚步,于是牵着的老牛也停下,后面扶犁的杨一笑自然也得停下。

五个王爵看到这情况,顿时知道老皇帝有正事要说,于是纷纷凑过来,恭恭敬敬的侍立着。

皇帝叹了口气,目光在儿子们的脸上掠过。

足足良久之后,他才再次开口,道:“原本,按朕的想法,尔等已经是单字王爵,享受着无数荣华富贵,所以皇位传给你们大哥之后,朕并没打算对尔等有所弥补……”

“但是!”

皇帝语气忽然一转,缓缓道:“但是尔等陪朕来此,千里迢迢毫不抱怨,且在得知你们大哥获传皇位的消息后,尔等依旧能够对朕保持最恭敬的态度。”

“这一点,弥足珍贵。”

“尔等可能还不知道,这几日杨一笑一直劝朕。”

“他跟朕说,莫要冷了诸王之心。”

“他又说,为人子者,孝顺老父,子嗣能恭亲如此,做父亲的岂能让孩子寒心?”

“故而他认为,朕应该对尔等有所弥补……”

皇帝说到这里时,五个王爵全都抬头,他们目光不由自主看向杨一笑,眼神之中明显闪烁着浓浓感激。

忽然五个人一起抱拳,郑重向杨一笑行了一礼。

杨一笑面色一变,连忙以大礼还之,毕竟这五人全是长辈,尤其是其中还有岳父济王。

唯有皇帝语气淡淡,悠悠道:“行了,不用这么正式,都是自家人,没必要太见外……”

说着一停,继续又道:“只不过,你们确实该谢谢这孩子,如果不是他劝朕,朕肯定不会弥补尔等。”

皇帝说着又是一停,猛然转头看向田边,对一直守在那里的老太监喊道:“把圣旨拿过来吧,免得他们一直猜……”

话音之中,五个王爵急速转头,目光全都从杨一笑身上转移,移到了田边那个老太监身上。

而在他们的期待目光中,老太监宛如龙行虎步的大将军,仅仅几个纵跃,已经到了跟前。

随即,一连五道圣旨被老太监从怀中掏出。

与此同时,皇帝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感慨道:“朕自打生出离京之念,已然决定做个闲云野鹤,但由于朕乃帝王之身,不得不对诸事做好安排。”

“首先第一件事,乃是皇位传承。现如今尔等已经知道,皇位传给了你们的太子大哥。”

“但其实还有第二件事,朕离京之时也做了准备。”

“是什么呢?”

“是封地圣旨!”

“尔等应该还记得,朕离京之时的最后一次早朝,当时朕曾询问诸王,有谁愿意随朕去泾县走走。”

“而在那一日的早朝上,三十余个王爵大多闭口不言,仅有你们五个人,站出来宣称愿意。”

皇帝说到这里时,慢悠悠的席地而坐,如同最普普通通的老农,浑然不在乎这是在田地里。

他就那么坐在地上,手里仍旧牵着牛绳,忽然笑呵呵两声,目光之中颇为欣慰。

只听他继续道:“你们那时候可能还不明白,你们已经过了朕的第一道考核。谁能陪朕前来此地,谁就是送别老父的好儿子。”

“第一关,考核的是孝,也许你们做出决定的时候并非真心,但是朕可以把你们的决定认做真心。”

“随即,朕又设下第二道考核……”

“那仍是在那一日的早朝上,当你们五人宣称愿意随朕离京时,朕再次提出要求,问尔等愿不愿意给杨一笑一份厚礼。”

“让朕欣慰的是,你们五人并未迟疑太久,纷纷再次答应,会携带一支商队。”

“五个人,凑足了接近三百万贯的财物,虽然尔等都是手握大权的单字王,但是朕知道凑出这份财物的压力很大。”

“压力虽大,仍然答应,弄了五百辆大车,浩浩荡荡陪朕启程。”

“你们自己可能不知道,你们已经过了考核第二关。”

“这第二关,朕曰之顺。尔等顺从了朕的心意,顺从一位老父亲的心意。”

“第一关是孝,第二关是顺,自古以来所谓的孝顺,无非也就如此而已了吧。”

“故而朕在离京之时,预先写下五道圣旨,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五道圣旨一直被朕的贴身内侍带着。”

“之所以一直没拿出来给你们,是因为朕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而至于迟迟无法下定决心的原因,则是因为这五道圣旨会对新皇不利。”

皇帝说着,叹了一声。

他苍老的目光之中,闪烁着一抹无奈,足足好半会儿过去,方才再次开口出声,道:“咱们是父子,有些话不必藏着掖着,自古皇族之中,亲情一向淡薄,为了江山的稳固,自家人也需要苛待。”

“而朕的这五道圣旨,恰恰有可能影响江山的稳固,所以一旦给了你们五人,等于是坑害了你们大哥。”

“因如此,故难决,虽离京之时已经写好,但迟迟定不下给的决心。”

“直到,杨一笑这个臭小子连续劝说。”

“罢了,罢了,臭小子说得对,做父亲的不该苛待孝顺之子。”

皇帝猛然一挥手,目光看着老太监,语气轻轻道:“给他们吧……”

给他们吧!

仅仅四个字,声音也轻微,但却如轰然巨响,震颤着五个王爵的心。

他们难以抑制的咽口唾沫,神情显得又是期待又是紧张,眼睛全都一眨不眨,直勾勾盯着老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