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 第215章 为什么送这么多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5章 为什么送这么多钱?

黄金,白银,生丝……

布匹,茶砖,青盐……

再加上十万斤精铁!

这才仅仅是两个王爵的礼物。

今夜整个宴会之中,所有人全都震惊了。

只不过狼族在震惊之余,开始垂涎这些稀缺的物资,而泾县官员和商贾们在震惊之余,心中却是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激动。

甚至就连心性沉稳的杨一笑,这一刻也忍不住喘息粗重。

然而,震撼并未结束……

只见大门口剩下那三个王爵,忽然齐齐向前迈出了一步,同时微笑道:“吾等三人,来的仓促,未能备下礼物,故而只能送钱。”

在场众人全都一懵。

我的老天,这么直白?

未能备下礼物,所以直接送钱!

恐怕并非是因为仓促的缘故吧,很可能是三个王爵故意这么干,否则的话,再仓促也不至于买不到礼物。

但是,三个王爵为什么如此呢?

众人不由开始猜疑起来,感觉今晚的情况有所古怪。

就在这时,只见三个王爵身旁各自走出一个管事,先由一人开口,大声诵读礼单:“肃王府,钱百车,崇宁通宝小平钱,数额共计两万贯。”

咕嘟!

院子里有人吞咽口水。

杨一笑则是胸口狂跳。

两万贯的数额,听起来不算多,但是这笔钱的重要性,对于泾县有着极大意义。

原因很简单,这笔钱全都是小平钱。

那么什么是小平钱呢?

小平是一文一枚面额。

在古代任何朝代,使用黄金和白银进行交易的情况都很少,绝大多数场合使用的都是铜钱,一文一文才是最常见的交易方式。

越是商贸发达之地,对于小面额钱币的需求越高,而泾县此前因为偏远穷困,整个县域的小额铜钱并不多。

泾县全县原有三万多人口,人均财富大约是五千文,但这是人均的数字而已,实际上百姓手里远远没有这么多钱。

穷人家里是没钱的,财富在任何时代都集中在富户手里,比如泾县的总体财富,有九成都在豪绅之家。

三万多口人,人均五千文,一千文钱恰好是折算成一贯,所以泾县总体财富是十五万贯。

这笔财富的九成集中在豪绅之家,但是豪绅家里的财富并不全是铜钱,要么是兑换成白银,要么是换取了黄金,藏在钱库之中作为底蕴,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动用。

说白了,市面上的钱币太少,全县所有的铜钱加起来,总数也不会超过三万贯。

三万多口人,只有三万贯,看似人均拥有一贯钱,但其实这一贯铜钱的九成也在富户手里。

而自古以来的富户都有个毛病,那就是喜欢建设钱窖把钱藏起来,甚至就连老百姓也一样,家里稍微有钱就藏着不舍得花。

所以整个泾县之地的流通铜钱,总数顶多也就三千贯上下的样子,分摊到每个百姓手里,大约只有一百文。

但这只是泾县原有的百姓。

后来又逃荒来了四万流民。

再加上前不久狼族南下打草谷,发狠屠戮了应州那边的无数村庄,导致应州百姓四处逃亡,其中有一万多人逃来了泾县。

以至于,目前泾县人口已经超过八万,这导致市面上流通的铜钱进一步被摊薄,全县人均可用的铜钱竟然不足37文钱。

杨一笑没有学过经济,但他知道小额钱币会限制一个地方的商贸,如果想要地方经济繁荣起来,那么市面上流通的小钱绝不能少。

偏偏,泾县的市面上缺钱。

偏偏,铸币的权利在朝廷。

如果他自己偷偷铸钱,倒也不是不能悄悄搞,然而私钱一旦铸造过多,很难瞒住南来北往的客商……

这事一旦泄露,绝对得不偿失。

自古以来,任何朝代都严防私铸钱币,罪名等同于造反,杨一笑如果这么干还不如直接反。

所以最近一年多来,杨一笑一直犯愁这个事,他明知道小钱流通的重要性,但却碍于各种原因无法解决。

而现在,肃王府给他送来了瞌睡用的枕头。

足足两万贯,足足一百车,云朝的小钱乃是一贯一千枚,也就意味着泾县市面上将会多出两千万枚小铜钱。

仅这一笔,全县够用,哪怕是八万人平分,人均也能达到250文。

如果再加上原有的37文,泾县的人均流通钱币几乎高达300文。

杨一笑深深吸了一口气,强忍着心中的惊喜和激动,旁边刘伯瘟和宋老生同样惊喜,已经开始递眼神交流这笔钱的用途。

就在这时,猛听听到大门口剩下两个管事同时开口,共同道:“祁王府,徐王府,各赠铜钱五十车,崇宁通宝小平钱。”

嘶!

满院子瞬间响起震惊声。

又是钱!

又是小平钱!

这两家王府的赠礼,相比于前面三家较少,每家只有五十车钱,每家的数额只有一万贯。

但是,这加起来也是两万贯啊。

等于泾县市面上又能增多两千万枚流通小钱。

实话实说,这礼不厚,相对于王爵的身份而言,一万贯钱绝对称不上厚礼。但是从流通角度讲,这钱送的意义不凡。

……

五个王爵的贺礼,终于被各家管事诵读完礼单,狼族们为之震惊,泾县这边则是振奋。

就在这种震惊和振奋交杂的气氛中,所有人都以为事情到此已经结束,然而让众人没想到的是,大家忽然听到那老人的笑声。

只见老人慢悠悠伸手,轻轻弹在杨一笑的脑门上,语气是那么的和蔼,透着一股子宠溺,问道:“乖孙子,满意否?”

这时候别说是喊孙子,就算喊重孙子也值得。

然而没等杨一笑开口答应,猛然老人放声大笑起来,又道:“老朽喊你一声孙儿,可不能白白占你便宜……”

说着一停,紧跟又道:“他们几个所送之礼,都是受人旨意才送,唯有老夫千里迢迢带来的礼物,才是真心实意给你这娃儿的贺礼。”

“所以呀,你喊一声爷爷不吃亏。”

话音声中,只见老人笑呵呵又弹了杨一笑脑门一下。

随即就见老人微微转头,目光看向身边陪着的老太监,悠悠然道:“你这老奴儿等什么呢?还不速速宣读那份礼单!让这臭小子明白明白,谁才是最疼爱他的长辈。”

又要宣读礼单?

竟然还有礼物!

整个泾县县衙的院子之中,这一刻所有人全都面色惊愕,刚才听到五个王爵的礼单,已经让大家心中震撼不已,现在听老人的语气,似乎还有更大手笔。

众目睽睽之下,无数人期待之中,只见老太监的神态恭敬,探手入怀似乎是要掏礼单……

然而当他掏出来之后,所有人目光瞬间一震,只因大家全都清晰的看到,老太监手里拿着的并不是礼单。

那赫然竟是圣旨。

并且圣旨不是一卷,竟然足足三卷之多,被那老太监握于手中,已经准备展开第一卷。

很明显,这是准备即可宣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