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 第133章 朕的孙女婿?朕成了爷爷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3章 朕的孙女婿?朕成了爷爷辈?

漫天大雪,寒风呼啸。

皇帝却发问,他在干什么?

这个问题不能再装傻,所以太监们连忙凑过来。

有人小心翼翼的回答道:“陛下,这雪很大啊,小奴等人猜测,您那位文友应该在烤火取暖吧。”

哪知徽宗却笑起来,冲着太监们摆摆手。

“朕却认为他在忙碌着,说不定正在顶风冒雪!”

太监们假装一怔,纷纷表示迷惑,故意迷惑不解道:“陛下为何这么猜测?”

却见徽宗看着门外,目光闪烁着深邃,声音苍老道:“都说治国很难,其实治理一县也很难,他是没有根基之人,做起事来尤其的难。”

太监们脸色顿时惶恐,感觉话题又要变敏感,于是全都下意识抬手,准备再次捂着耳朵。

哪知徽宗忽然道:“朕不会杀你们,也不会保这个秘,毕竟你们是因朕而荣华富贵,不可能出卖朕的絮叨之言,况且,你们即使说出去也没人信。”

“所以,都不要装腔作势。”

“老老实实陪朕说话,帮朕一起琢磨琢磨,这种事不能找大臣商议,朕只能和你们奴人聊聊。”

“你们帮朕想想……”

“朕如何能帮到他……”

目瞪口呆!

太监们全都目瞪口呆!

不但目瞪口呆,而且瞠目结舌,以至于个个脸色懵逼,有些不敢相信自己耳朵。

我听到了什么?

陛下要帮他的文友?

老天爷啊,这是当做亲孙子看待吗?

明明陛下刚才说过,他看出杨一笑的小心思。招抚流民,意图养兵,这如果按照云朝律例规定,绝对是全家抄斩的造反大罪。

结果,陛下他……

堂堂云朝皇帝,竟然不在乎有人意图造反。

不但不在乎,反而还宠着。

甚至因为担心那位文友治理小县艰难,竟然拽着他们这些太监一起帮忙想办法。

天啊!

陛下!

这杨一笑的祖坟到底冒了什么烟,竟然能被您这位九五之尊如此宠溺。

陛下您咋不宠宠我们这些人啊?我们都是跟随您多年的老人啊。如果真不在意江山,不如扶持我们当……

当然了,没人敢把这话说出口,太监们都只是心里想想而已,脸上绝不敢露出来一丝一毫。

既然皇帝发问,让大家帮忙想,那么只能努力去想,争取想到有用的办法。

不得不说,能待在皇帝身边的都是人精。

深宫之中的竞争极其惨烈,这些人能留下来绝非等闲,所以很快有太监开口,显然已经想到了办法。

“陛下,小奴忽然想起一个流言,乃是前不久偶然听人家闲聊,小奴听了之后出于好奇记在心里。”

说事之前,先找借口。

而这太监的借口是提前备好的退路,预先解释自己并不是刻意在宫中打探消息。

随即这太监才小声小气的道:“陛下,那流言是这样的,据说京兆郡王的一个女儿,目下在泾县杨家村嫁了人……”

“说起来也是好笑呢,并且也让小奴们气愤呢,堂堂皇家的郡主,天潢贵胄的出身,起初竟然只能做个小妾,连个偏室的名分也没捞到。”

“幸好呀,那流言的后半段让小奴稍微不再恼怒,因为那家的大妇很懂事,短时间内就给郡主抬了身份。”

“目下,是平妻,算作三妻之一,将来能进祖坟。”

历来聪明人说话,绝不会无的放矢,而徽宗虽然醉心文雅,但却不是个愚笨皇帝,反而,这位皇帝聪慧绝顶。

如果不聪慧,也不会成为文坛大家,只不过点歪了技能而已,可这不妨碍他的精明。

所以太监的一番话,皇帝瞬间便听出内幕。

明明太监没有明说,然而皇帝立马听懂,顿时饶有兴趣的问道:“郡主?朕的孙女?在泾县杨家村嫁了人,莫非嫁的是杨一笑?”

由皇帝口中问出,太监才敢说明,小声小气的道:“陛下英明,那流言确实这么说的。”

“哈哈哈哈!”

徽宗忽然大笑起来,仿佛气色都变的好了一些,颇为有趣的道:“这可倒好,成了孙婿,朕不久前还曾寻思,选个公主给他赐婚,结果他自己贬低身价,竟然娶了朕的一个孙女……”

“哈哈哈哈,这样的话,朕岂不成了爷爷?”

皇帝因为开怀,心情变得极佳,太监们心里惊喜,深知今天的危机终于过去。再也不用担心会被迁怒,无缘无故被皇帝杀头。

现在大家需要做的,就是顺着杆儿往上爬,借着杨一笑的事,继续哄皇帝开心。

“陛下……”

又一个太监凑上前,语气带着浓浓讨好,十分狗腿子的道:“您刚才不是犯愁么,不知道如何帮助他,现在有了郡主嫁人的这层关系,很多事就由朝堂正事变成家中私事。”

皇帝连连点头,脸色颇为欣然,捻须沉吟道:“不错,不错,成了私事,就好办了,哈哈哈哈,朕是爷爷。”

其实这位皇帝子嗣颇丰,光是儿子就有38个,至于更下一代的孙儿孙女,那数量简直是远超普通人的想象。

只不过,多归多,真正让皇帝在意和记住的,恐怕撑死天也就十来个人。

反而对于杨一笑,皇帝莫名的喜爱,这位孤独一辈子的文坛大帝,骨子里把杨一笑视作他的接班人。当然这个接班不是接掌皇位,而是接他在文词一道的传承。

虽然只是接掌文词一道,但是这位皇帝最痴爱的就是这一道,所以爱屋及乌之下,对于杨一笑最为宠溺。

以前只当是文友,现在突然听说是孙婿,这种身份的转变,老皇帝喜不自禁。

唯一让他有些尴尬的是,这半天还没想起孙女是谁,偏偏太监们这次没意识到,竟然没人主动向他解释告知。

所以憋了好半天后,皇帝终于还是没憋住,于是假装疑惑,语气故作猜测,道:“朕的孙女去年嫁人,并且是直接嫁在泾县,莫非……”

其实他根本没猜到,也没想到是和亲,这语气无非是引子而已,让太监们赶紧接他的话茬。

果然,太监们争抢着表现,纷纷道:“是是是,陛下果然英明。明月郡主确实是在和亲路上逃了,但也正是因为逃了才能遇见杨一笑。”

皇帝心中一动,记住自己这位孙女的名字,叫明月,赵明月。

但他只是嘴上‘嗯’了一声,装作自己全都知晓的样子,并不做出表态,而是让太监们继续。

太监们继续又道:“明月郡主出自京兆王府,父亲乃是京兆郡王,前几日宫里的乔贵妃托人,给京兆郡王送去了一些金银,小奴们心里猜测,这是贵妃娘娘在资助儿子……”

“至于京兆郡王为什么求助娘娘资助,小奴们这几天也听到一些真真假假的传言,据说明月郡主的生母带着车队北上,很可能是去泾县探望女婿。”

“所以,陛下,那个,那个……”

汇报的最高境界,不是把一切说明,而是让领导自己琢磨,最终达到汇报事情的意图。

果然,皇帝欣然点头,颇为满意道:“原来是去资助杨一笑,京兆郡王做的很不错嘛,这是朕的哪个儿子啊,你们有谁和他熟交吗?”

显然因为杨一笑的缘故,常年打酱油的京兆郡王开始走运,已经入了皇帝眼,让皇帝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