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 第32章 曾经的嘲讽,变了个风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章 曾经的嘲讽,变了个风向

吃过饭后,动身启程。

明月郡主猜的一点没错,杨一笑确实要去县里博取名望。

猎杀一头熊,在这个时代足以扬名,况且板车上还有11张狼皮,代表着曾经消灭过一个狼群。

这属于英雄行径。

朝廷按规定要予以奖赏。

并且还要敲锣打鼓,专门派人宣扬功绩,要让四里八乡都知道,本县出了一个猎杀猛兽的人物。

朝廷为什么要如此?

无非是想安抚民心……

在古代,野兽伤人事件层出不穷。

老百姓由于生活太过艰难,有时候不得不到山里讨生活,比如采集蘑菇,比如捡拾坚果,又或者挖一些草药,或者掏个鸟窝之类。

在搜集食物的过程中,肯定会遭遇野兽的袭击。一旦遭遇袭击,下场可想而知。

这时代的百姓手无寸铁,根本不具备抵抗野兽的能力。

遇到小型野兽,也许还能逃脱。

但如果遇到大型兽类,结局基本上只有一个死。

民间有句老话,叫做‘一猪二熊三虎’,这是野兽伤人数字的排名,许多年的经验才总结出来。

首先,一猪,指的是野猪。

很多人感觉怀疑,野猪怎么会排名第一呢?这是因为没见过野猪发狂,不知道这畜生的危害有多大。

凡是见过野猪的人,都知道这玩意太猛了。

危害性极大,远超其它猛兽。

第一个原因,这玩意脾气暴躁,属于那种没脑子的货,动不动就会发狂发飙。

第二个原因,野猪是群体性动物,经常是七八头一起出动,有时候甚至十几头二十几头。

第三个原因,这玩意堪称皮糙肉厚的典范。

由于生活习性问题,野猪喜欢在树上蹭痒,山林之中松柏较多,蹭的时候会分泌油脂。

油脂沾在野猪身上,打滚之时黏上沙石,长年累月下来,形成厚厚的保护层。

这层保护如同铠甲一般,弓箭之类根本射不透,普通百姓倘若碰到野猪,根本没有任何办法逃脱。

即使爬树躲避,活下来的几率也不大!

野猪这畜生认死理,它发狂的时候能把大树给刨了,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它那两根粗壮的獠牙宛如利刃,半个时辰就能干倒一棵三尺粗的大树。

无数的经验教训,无数条的人命,总结起来一句话,野猪是对人危害最大的猛兽。

其次是熊,这玩意排名第二。

之所以排名第二,原因十分的简单,这玩意纯粹是大力出奇迹,一巴掌能把人拍的见阎王。

幸好这玩意性格懒散,一般不会动怒发狂,虽然它也会伤人,但不如野猪那么多。

最后是老虎,众所周知的猛兽。

只不过老虎很少吃人,因为这玩意在山中有大把猎物可以吃。

猛兽之王不是说笑的,整个山林都是它的地盘,除非是直接遭遇,并且恰好老虎很饿,否则的话,老虎没兴趣主动追人。

基于这些因素,老虎的排名最低。

但它毕竟是猛兽,而且是猛兽之王,经常也有伤人事件发生,所以也属于危害性的存在。

封建时代,农耕文明,兽类是百姓一大威胁,祖祖辈辈都心存恐慌。

这对于朝廷的统治属于不利因素,故而历朝历代都会制定鼓励之策。

凡是猎杀猛兽之人,按律予以高额奖赏,并且当地衙门要大肆宣扬,专门派人向四里八乡散播……

要让当地百姓都知道,本地域出了个厉害人物。

这就是古代常年的,所谓的‘打虎英雄、除狼义士’。

……

从杨家村到县城,路程约有三十里,古人吃苦耐劳,脚力比较矫健,这点路途不算什么,个把时辰已经到达。

由于在村里分肉吃饭,全村感激杨一笑的赠与,所以汉子们争先恐后的帮忙,直接抢下了顾老大等人的活。

进城这个事,不再让顾氏兄弟跟着,而是杨家村的汉子们,推着板车跟随杨一笑。

刚到城门口处,立马引起轰动。

此时还不到晌午,进进出出的行人很多,所有人看到板车之时,瞳孔全都下意识的一缩。

“我的老天爷,那是,那是,熊?”

硕大一头黑熊,三四百斤重量,宛如小山一般,几乎占据半个板车。

很扎眼!

“还有,还有,大家快看,厚厚一摞狼皮……”

“血淋淋的,明显是刚刚剥下来。”

“这是什么情况,灭掉了一个狼群吗?不但灭掉了狼群,而且还捕杀了一头熊?”

“何妨英雄啊?哪个村的好汉?”

“这一下,发大财了啊。”

无数的窃窃私语,相互间暗暗打听。

渐渐的有人认出来,走在板车最前方的杨一笑。

“咦,那不是杨家村的大笑话吗?”

“远近闻名的愣种,出了名的倒霉货。干啥啥不成,做啥啥失败。”

“读书科举多年,年年不能考中,又去参加武考,一箭射中鼓吏,后来学人去做小买卖,每次出门都能遇到拦路打劫的……”

“这个倒霉蛋,出了名的愣啊。”

“但他为什么走在板车的最前面,看那架势似乎是领队的人物呀,后面那些推车的汉子,倒像是帮他干活一般。”

耳听围观之人的窃窃私语,杨家村汉子们想起杨一笑的叮嘱,顿时全都扯开嗓子,故意大声的咋呼起来:

“闪开,闪开,别拦着路,我们要去县衙领赏。”

“都看到了吧,这是一头熊,三四百斤,妥妥的猛兽。”

“还有狼,总共11只狼,皮子是新剥下来的,肉被我们全村分了。”

“你们知道这些野兽是谁猎杀的吗?”

“是细伢子,我们村的细伢子。”

人群之中有个百姓,似乎是杨家村附近村子的人,闻言忍不住开口,语气颇为的愕然:“细伢子?这是杨一笑的小名呀。杨老哥你没开玩笑吧?这些猛兽全是杨一笑打的?”

“哈哈哈哈!”

杨家村汉子齐声大笑,故意装的十分显摆,道:“怎么着?不信吗?从今天开始,我们杨家村出了个猎熊好汉。”

大笑声中,全都伸手一指杨一笑,昂声道:“大家看到没有,这就是打熊的英雄,一猪二熊三虎,他比大虎英雄还厉害。”

围观之人张大了嘴,脸色带着不可思议。

所有人怔怔看着杨一笑,脑海里不由自主浮现一个念头。

“打死熊,他打死了一头熊……”

“曾经远近闻名的大笑话,出了名的大愣种,他他他他,竟然打死了一头熊。”

大家不愿意相信,然而事实摆在眼前。

人的心理很奇怪,遇事容易自我劝说,渐渐的,有人开始琢磨这事的可能性。

只听一个百姓喃喃出声,仿佛在回忆某个事情,颇为郑重的道:“我忽然记起来,杨一笑似乎练过武,据说他练武的时候非常刻苦,并且参加武考的时候冲进了前十。”

“对对对,我也记起来了!”

另一个百姓立马开口,语气比刚才这人更郑重,急急忙忙表现道:“我记得杨一笑不止是冲到前十,他那次差一点就考中了武生员……”

“如果不是因为最后那箭射偏了,不小心射到了敲鼓的鼓吏脑门,那么,他早就已经是武生员。”

“哇,这就难怪了!”

“原来他有武生员的实力,难怪可以猎杀一头黑熊。”

人群不断议论,不时啧啧称奇。

忽然一个百姓神神秘秘开口,仿佛要宣布一个大秘密一般,语气故作高深道:“你们知道么,他的实力可不止练武。”

“刚才我听大家议论,猛然想起另一个传言。”

“这个传言不是练武,而是杨一笑读书的事。”

“据说杨一笑天生聪慧,他读书比很多人都要好,比如县县里面的这些秀才,曾经都是崇拜他的学弟。”

“只可惜啊,杨一笑的家里太穷……”

“他没钱给考官送礼拜门子!”

“所以,年年考试不中。”

曾经的嘲讽事例,忽然变了个风向。

老百姓喜欢人云亦云,并且习惯性的夸张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