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 第29章 先生,您脸色为什么狂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章 先生,您脸色为什么狂喜?

对于帮杨一笑纳妾这个事,顾小妹自认有很大的把握。

如今的赵明月,已经沦落为普通女子,虽然曾经的出身是郡主,但她现在已经落了难。

想重归皇家,短时间恐怕很难。

这就意味着,有机会可以把握。

你以前是云朝郡主,但你眼下是落难之人,既然落了难,那就按照普通女子的情况办。

封建时代的特殊情况,男丁总是比较稀缺的,反而女性的数量多过男性,偏偏女性在封建时代很难养活自己。

古代有句流传很广的话:‘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这话很直白,道理很浅显,由于封建时代的落后生产限制,注定了女人必须找到归宿才能活下去。

14岁以前,待在娘家让父母养。

14岁之后,女人的归宿在夫家。

这归宿又分为上中下三等。

其中第一等的归宿,是能够被男人正式迎娶,比如顾小妹这种,嫁给杨一笑做妻子。

夫与妻,一家人,守着自己的小家,齐心协力往前奔。

第二等的归宿,便是给人做妾。

男人娶妾不叫娶,而叫做纳。

纳这个字,其实是拿来的意思。

从字面就能看出来,妾的归宿是被人拿过去。地位如何,可想而知。

即便如此,妾的归宿仍算好的,对于封建时代的女子而言,这至少意味着有个男人养活她。

如果能够生个一男半女,生的孩子也算是家里人,虽然不允许继承家业,但是丈夫会予以相应照顾。

甚至由于孩子要认正妻当娘的缘故,正妻对待妾侍的孩子也比较疼爱,连带着妾侍的日子也会变好,慢慢成为家里真正的一口人。

以上两种归宿,女子们都愿意接受。

但是第三等归宿,则是十分的凄惨。

卖身为奴,给人当丫鬟,又或者沦落风尘,变成窑子里的暗娼。

至于青楼那种高雅场所,普通女子想都不要想,况且即便是青楼女子,生活也是十分凄惨的。

名分上,都带着一个‘奴’字。

妻子有聘书。

妾侍有纳贴。

但是身份为奴的女子,命运是一张‘卖身契’。

主家随便玩,客人任意作践,年轻之时被人糟蹋,老了之后晚景凄凉。

一张破芦席,裹着尸首身,城外的乱葬岗里,埋的就是这种女子。

这第三等的归宿,是无依无靠的归宿,活着时候卑屈受辱,死了之后无人送终。

最惨莫过于这个。

……

虽然赵明月不是普通女子,但她现在毕竟是落难情况。

由于私自逃脱和亲,朝廷肯定会认她有罪。

也许将来某一天,她的罪名能够收回,到时候又成为高高在上的贵女,身份再一次变成高不可攀的郡主。

在顾小妹看来,这种可能性不低,所以这丫头才会提前打算盘,趁着赵明月落难之时把她拿下。

“我到处宣扬,你是我相公的妾。”

“我甚至把你塞到床上,让你睡在我相公的被窝。”

生米做成熟饭,让你生上几个娃。

女人一旦有了男人,再加上孩子的牵绊,哼哼,哪怕你将来变回郡主又能咋样?

无论是出于礼法还是道德,没有人敢不认杨家这份亲,就算你爹是个王爷,他也得承认我相公的身份。

嘿嘿,就这么办。

“过几天等她伤势好一些,我立马让相公睡了她。”

“从此以后,家里有个郡主出身的小妾。”

顾小妹越想越觉得满意,不断在人群之中宣扬,甚至为了坐实这个事,她故意撒了一个谎。

这丫头直接告诉村里妇女们,杨一笑已经睡了赵明月好几次。

“什么?”

“”竟然已经睡了?”

“而且睡了好几次?”

“怀上没有?怀上没有?这个小妾的屁股很圆,属于那种合适养娃的。”

“让细伢子多办她几次,争取给杨家生个胖小子。”

女人们对于这种事,天生有着八卦心,于是一群娘们叽叽喳喳,嘻嘻哈哈的不断议论。

闹了好半天,勉强才结束,

对于杨一笑纳妾之事,嫂子们的态度比较支持。

“这才成婚多久啊,日子竟然红火了,细伢子这个糊涂虫,竟然有能力养妾了。”

“养一个小妾,多一张嘴!”

“虽说多了一张嘴吃饭,但是家里添了一个人口,好事啊,这是日子红火的象征。”

……

议论纳妾的事,只是个小插曲。

今天杨家村的大事,是全村人一起分肉。

200斤肉,拿出来炖,剩余还有800多斤,按照人口开始分派。

比过年还热闹。

女人们喜气洋洋,孩子们撒欢乱跑,家家户户分到了肉,看向杨一笑的目光带着感激。

杨一笑跳上一个石墩子,大声叮嘱道:“别舍不得吃,免得放坏了,实在吃不完的话,用松木烘烤熏肉,别忘了放盐,否则熏肉也放不久。”

放盐?

你竟然让我们放盐?

村民们齐齐摇头,朝着他连连摆手,道:“臭小子懂不懂过日子?盐巴的价格比肉还贵!谁家舍得放盐,哪有那个闲钱。”

杨一笑登时一怔。

随即,他敏锐的意识到这件事有机可乘。

百姓们竟然说,盐比肉还要贵,这岂不是说,泾阳县地界比较缺盐?

缺盐!

泾阳县缺盐!

杨一笑心中怦怦乱跳,有个念头怎么也摁不住。

他连忙跳下石墩子,找到一个嫂子询问:“盐很贵吗?多少钱一斤?”

这嫂子用眼睛剜了他一眼,伸手在他耳朵上揪了一下,没好气的道:“你这个糊涂虫,整天痴愣愣,盐巴一斤二十文钱,小孩子都比你知道的多。”

二十文钱?

一斤盐巴竟然二十文钱。

杨一笑只觉心中怦怦乱跳,面带震惊的道:“这岂不是比肉还贵?”

旁边几个妇人凑过来,围着他叽叽喳喳,纷纷道:“肯定啊,盐肯定比肉贵。二十文钱一斤,动不动还要涨价呢。”

杨一笑愣了愣,皱眉道:“动不动涨价?这是什么情况?”

刚才那个嫂子道:“是呢,随心情涨,县城里的那家盐铺,掌柜的脾气可坏了,他心情好点的时候,盐价是正常二十文,但他经常心情不好,所以盐价随时都会变,有时候,能涨到三十文。”

杨一笑心中一动,故意道:“没人管吗?”

几个嫂子噗嗤而笑,道:“臭小子又犯迷糊,你难道不知盐商和官家是一伙的?县衙里那些官,巴不得盐价天天涨。”

杨一笑深深吸了口气,语带深意的道:“这个事,我记住了,谢谢嫂子们,又教会我一件事。”

赵明月拄着拐杖走过来,目光仿佛透着一丝试探:“先生为什么询问盐的事?您以前莫非从不关注盐价么?”

“还有,您刚才为什么说,记住这个事了,并且语气那么意味深长。”

“先生,您眼中仿佛有按捺不住的狂喜啊。”

“莫非,莫非……”

这位郡主的目光闪动异彩,像是在暗暗推测某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