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我在异世界召唤 > 第72章 商议李益生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过了几日,白凤派来的锦衣卫将消息传回京城来了。

李儒看过消息,立马朝着皇宫而来。

“陛下,御史大夫李儒求见。”典韦拜道。

李希一听,便让李儒进来。

李儒进来就立刻说道:“陛下,大喜啊!”

李希顿时有点懵,随后反应过来说道:“莫非是青州战事已经平定?”

李儒摇摇头,兴奋的禀告道:“陛下,岳都督、赵都督和白统领三人率领三万骑兵突袭上谷,生擒了三皇子啊!”

“什么?”李希一听不由感到一惊。

李儒点头示意的确如此,然后又继续补充道:“陛下,不仅如此,薛都督在北海大败敌军,同时还拿下了幽州南宁郡。”

李希现在也缓过来了,听完李儒的汇报后,问道:“文优,既然现在武国郡已丢,那要不要调遣岳飞回兖州。”

李儒听了,拱手道:“陛下,此事还是和景略他们几人一起商量下在做决定。”

李希也觉得李儒的提议不错,就让典韦派人去请他们四人前来。

李儒随即继续说道:“陛下,白统领让锦衣卫将消息传回,希望陛下派遣几名宗师供奉将三皇子押解回京。”

李希听了,倒是不怎么说话,就坐在龙椅上。

李儒明白了李希这是想等王猛他们四人来了之后再做打算。

李儒也没有继续问下去的打算,毕竟关于处置皇室的事,他们这些大臣最好是能不参与就不参与。

因为这属于皇帝的家事,他们这些大臣都是外人而已。

很快,王猛、张良、长孙无忌和荀彧四人来到了太极殿内。

在李希的示意下李儒将刚才的事重复了一遍。

王猛表示:“陛下,微臣以为,应该让岳都督带着两万骑兵装作幽州败兵,引开渔阳郡城门,然后和渔阳郡兵马里应外合,拿下渔阳。

至于赵都督,他手下一万白马义从战力无双,留在上谷策应薛都督北上。一举拿下幽州。”

张良说道:“陛下,渔阳郡城现在被岳都督手下王贵将军带兵包围着,所以上谷郡的消息渔阳现在并不知道。

所以微臣以为景略计谋可行!”

荀彧和长孙无忌对此感到赞同。

虽然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是一群顶尖谋士在某些方面上的看法或者方法基本一样。

那是因为这种事情基本上已经盖棺定论了,就算是顶尖谋士也想不出更多的方法了。

李希听完,赞同了王猛的办法,然后又问道:“诸位,岳都督他们三人生擒了三皇子。

依你们看,现在我应该怎么办?”

此言一出,整个太极殿上顿时鸦雀无声。

王猛他们五人明白此事的重要性,毕竟这关乎皇家颜面。

长孙无忌相比之下还是最擅长这类事情,所以最先开口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将三皇子押解回京,然后贬黜为民,终身监禁在京即可。”

李希听完,似乎不是很满意,又看向了其他四人。

李儒说道:“陛下,三皇子既然已经自立为王了,那就是已经彻底走到了陛下对立面上,不除死不足以安民心,所以微臣建议,处死三皇子。”

李希对此感到满意,因为李希并不想看到一个刺待在自己眼底,这样他会很难受的。

荀彧出声反驳道:“陛下,微臣认为,不可处死三皇子。

虽然现在青州战事已经平定,幽州大势已去,不过还有并州和蜀州,加上北上琰国虎视眈眈。

更何况现在幽州北境代郡和北平郡依旧在叛贼手中,如果现在处死三皇子,一旦三皇子代郡和北平的大将投降琰国,那么对于我们局势就很差了。

所以微臣认为,现在不宜处死三皇子,免得叛贼狗急跳墙。”

李希随后又看向了王猛和张良。

张良见状连忙说道:“陛下,微臣认为应当处死三皇子,瓦解幽州军心,然后一举拿下幽州。

三皇子乃是幽州军心所向,一旦三皇子的死讯传出,那么就算那些武将不愿意投降,但是他们手下的士兵却不怎么想。

他们效忠的人死了,他们也断失了获得高官厚禄的机会,自然也不愿出力,军心、士气低下,正是拿下幽州的大好时机!”

李希听完也是颇为满意,然后又看向了王猛。

王猛见状也只好说道:“陛下,如果处死三皇子,那么世家自然会对此大做文章,诋毁陛下名声。

说陛下不念亲情,杀兄之名一旦传播开来,那就是如果滔滔江水一般。

百姓大多没有准确的消息来源,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往往百姓们传递消息总是会添油加醋。

这对陛下的名声是极大的打击,也是降低陛下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这对以后收复失地有很大的阻拦。

所以微臣认为,此时不宜处死三皇子。”

李希个人是非常希望处死李益的,毕竟李益的虎狼之心,路人皆知。

李儒、张良二人建议处死李益,而长孙无忌、荀彧和王猛三人建议不处死李益。

那么现在是三票对三票,谁也奈何不了谁。

不过李希毕竟是皇帝,这又是封建制度,所以只要李希想,完全可以不考虑王猛他们的想法。

不过正因为李希是皇帝,所以才要考虑。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不仅江湖如此,就连学校、社会、生活、朝堂之上也充满了人情世故。

更何况现在?没有关系,你永远不知道世上有捷径可走。

没有人情世故,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事情会有多么快解决。

没有人情世故,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人和人之间都不一样。

现在摆在李希面前的就两条路,要怎么选,就看李希自己怎么决定了。

李希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把自己带入李世民的角度上来看,此事应该如何解决。

毕竟杀兄这件事,老李还是比较有说法的。

加上李希看了这么多本系统给的皇帝速成书,自己还是有所感悟的。

最后李希想了一会,说道:“朕会派人押解李益回京,贬黜为民,终生监禁的。”

王猛五人高呼:“陛下圣明!”

然后荀彧顿了一下,开口说道:“陛下,微臣有一事禀告。”

李希觉得好奇,因为该商量的事已经商量好了,荀彧又来这一出。

“文若有何事?”

荀彧说道:“禀陛下,陛下乃是真龙天子,万民之主,地位自然有所不同,所以陛下对自己的称呼也要随之改变了。

陛下要切记,不可再称呼自己为“我”,而应该是“朕”。”

李希一听,顿时回想着之前自己所说的话:“额,朕有吗?”

荀彧说道:“陛下,刚才议论之时您已经用过一次“我”字。

陛下乃是天子,不可再称呼自己为“我”,而是“朕”字。

此乃礼制,也是规矩,也是陛下的尊!”

李希听完也是表示自己会改。

毕竟李希自己称呼了自己二十多年的“我”,想要在短短两个月内改变叫法,还是比较困难的。

不过荀彧说的也对,毕竟在华夏历史上,很少有皇帝不称呼自己为“朕”(例如:明太祖朱元璋),其他的几乎都称呼自己为“朕”。

这或许就是封建制度的统治方法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