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酒海钩沉 > 第24章 三舍酒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回说到宋军和楚军在泓水相遇,一个在南岸,一个在北岸。

楚军派人送信,说要渡过泓水决战。宋襄公在来信上画了个圈,批示俩字:同意!

楚军开始渡河。

这边谋臣劝宋襄公,击敌于半渡,是打击敌人最有利的时机。

宋襄公说咱已经答应人家了,过河决战,怎么能言而无信呢!不同意。

等楚军过完河,目夷劝道,趁敌人刚刚过河,还没稳定下来,此时发动攻击,事半功倍。

宋襄公还不同意, 说我们是仁义之师,怎么能趁别人立脚未稳就发动攻击呢!不管,不管!

但是过了河的楚军列好阵势,可不是宋军能抵挡的。一阵冲杀,宋军大败,宋襄公腿上也被射了一箭,只得退兵。

此时公子重耳到了宋国,宋襄公在公孙固的劝说下,也想着将来能跟晋国搞好关系弄个联盟啥的,就拖着伤腿,一瘸一拐的出来陪重耳吃了顿饭。

在宋国待了几天,人家刚吃了败仗,心里正郁闷着呢。再在这里吃人家的闲饭,面子上下不来呀!再加上公孙固也说,宋国太小,无力送重耳回晋国,还是另投高明吧。

重耳无奈,只能继续流亡之路。

颠沛流离的来到楚国,楚成王慧眼识才,认为重耳将来一定会有大作为,于是设下豪华宴会,隆重接待重耳一行。

湖北菜还是很不错的,什么武昌鱼莲藕排骨汤外加鸭脖,吃的重耳酣畅淋漓。

湖北也不缺好酒,黄鹤楼,白云边稻花香啥的可劲造。

那个有劲的药酒,更让重耳特别思念留在齐国的齐姜。

这场宴会,诞生了一个着名的成语。

一帮子人吃的正高兴,喝的有点上头的时候。楚成王想寻点开心,放下筷子问道:‘’公子啊,你在外流亡也十几年了,将来如果有机会回到晋国。打算怎么报答寡人呢?‘’

重耳抹了抹嘴上的油,道:‘’您贵为一国之君,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什么金珠宝贝没见过,我不知道怎么报答贵君侯。‘’

成王还追问。

重耳道:‘’假如万不得已,我们真的兵戎相见。如果在平原交阵,我军当退避三舍,以报君王。‘’

楚国众多大臣都哈哈大笑,因为以重耳目前的处境,无非痴人说梦。

大将子玉不干了,觉得这个重耳出言不逊。一个流亡公子,竟敢口出狂言,显然是对楚国的不尊重。

其实也难怪子玉生气,大大小小几十个诸侯国,几乎每个都有出来避难的,那些大国还不止一两个,能最后成事的微乎其微。所以流亡公子在当时,属于时代特色。

子玉要动手,楚成王摆了摆手阻止,说做人要大度,何必在意别人逞一时口舌之快呢!

宴会得以正常进行。

舍,是那时候的一个计量单位,在当时就是三十里的意思。退避三舍,就是退九十里。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

令在座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本以为喝点酒胡说八道的话,竟然真的实现了。并且重耳也是不负前言,两军对垒时候确实退了三舍。此是后话,暂时按下。

再说晋国国内乱糟糟的一团,晋惠公奄奄一息之际,被抵押在秦国的世子圉为了能继承国君之位,竟然悄没声的偷偷开溜了,惹得秦穆公大怒。

心说你小子在这里陕北羊肉关中凉皮肉夹馍的好吃好喝,临走居然一声不吭。别人能忍,看你是个人,老子可不惯着你这些毛病。

既然世子圉属于烂泥级别的,那就再找个能扶上墙再送你一程的吧。眼光扫视一圈,盯上了一直在外面流亡的公子重耳。

秦穆公下令,亲手写了封信,快马加鞭赶往楚国。

楚成王接到秦穆公的国书,对重耳道:‘’秦国是大国,离晋国又很近,秦穆公完全有实力扶持你上台。不过楚国到秦地距离遥远,路上又经过许多国家,看来不派人护送公子,恐怕路上会出麻烦的。‘’

于是楚成王派出好几千部队,又送了许多金银财宝,护送公子重耳到秦国。

一路无话,秦穆公也是按国礼接待重耳。这时候凉皮肉夹馍肯定显得寒酸了,什么带把肘子葫芦鸡,温拌腰丝金钱菜。酒吗,本地的凤香型喝着口感好不上头,可劲造。

吃饱喝好还不能显示秦穆公的善意,一口气给重耳分配了五个老婆,其中还包括世子圉的两个。

这时候的重耳已经算不清娶几个了,翟国丢下一个,齐国落下一个,这次又一下子娶了五个。也多亏常年奔波的同时,锻炼出了个好体格,要不然已经年过半百,一般人的身体,应付五个老婆,应该拿不住啊!

所以重耳也嫌多,便不想要世子圉的两个老婆。一者身体不一定吃得消,再者二手的肯定不那么新鲜了。

随从劝他,说圉的国家将来也是咱的,就不要纠结这些小节了。

重耳想想也是,别因为这点小事得罪了秦穆公,现在别说指望着秦国帮忙回去继承国君之位了,就连小命都在人家手里攥着呢!不管怎么说,先答应下来吧,大不了回头多吃几个大腰子,多来点这鞭那鞭也就是了。

在秦国的大力支持下,再加上重耳本来在晋国名声就非常好,所以当秦国军队兵临城下时,晋怀公姬圉的部队纷纷倒戈,土崩瓦解。

重耳正式上位,开启了晋文公争霸时代。

首先得对于有功人员大加奖赏,口头表扬肯定不如物质奖励外带进官加爵。那些随从周游列国的,就是一等功臣。

回来后拥立有功的,便是二等功。

这些还只是给些物质精神奖励,但是治理国家,则必须得有高人贤明来辅佐自己。所以晋文公封了六个大臣,大家各司其职,共同兴旺晋国。

六柱国也叫六卿,在前期确实对晋国的强大尽心竭力,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任何事都一样,不是左就是右。君王能搞定,可以居中。一旦君王软弱无能,或者不管不问,麻烦就来了。也正是这六柱国,成了后来三家分晋的底子。此是后话,暂且按下。

只说晋文公重耳这几天非常高兴,毕竟年过半百当上一国之君,大器晚成也难掩兴奋之心。这几天白天忙于国事,晚上喝酒唱歌。就这么过了几天,忽然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什么呢?

重耳左思右想,猛然间一拍大腿,少了个人!

欲知后事,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