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明:汉家霸业 > 第一百二十二章 请陛下放慢脚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二十二章 请陛下放慢脚步

第125章 请陛下放慢脚步

十月初五,在十月初一在文华殿召集朔朝、在朝会上把南行的成果展示给百官、看到百官难堪的神情后,朱由校暗爽。

但朱由校自那之后就没出过乾清门,要么在乾清宫,要么就在坤宁宫或是任妃的宫殿,几乎足不出户。

大明上下,随着新一期的大明月报发行,山东以外的百姓对孔家、南直录官员士绅的罪行咒骂不绝,茶余饭后净是声讨孔家、南直录大族的声音。

而山东百姓或许是因为孔家余威犹在的原因,嘴上并没有多说什么,但也看的出来,他们的脸上多了笑容,干活好像也尽力了许多。

至于生员、士大夫,在证据和百姓的欢呼面前,他们的态度不值一提,自然,也有不怕被其他人打死的生员、官员庆贺,呼朋唤友的聚在一起,笑骂间,说尽孔家干的丑事。

重新调任山东左布政使的王惟俭也给朱由校送来山东百姓的万民伞,请在山东清丈田亩,施行新的赋税,而登莱巡抚袁可立也上疏,请在登莱二州清丈田亩、施行新的赋税。

山东最大的两个地主倒了,一些豪绅也随着倒下,山东清丈田亩可以说毫无问题,内阁几乎想都没想就同意,司礼监也是如此,朱由校朱批同意,但还是命卢观象不要操之过急,先从孔家和鲁王开始。

说到鲁王,这小子倒还算乖巧,从山东来京城后,一直自囚于十王府,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据魏忠贤禀报:若不是看到后门有仆役出去买些必需品,还以为鲁王死在里面了。

乾清宫,朱由校正在批阅题本。

老奴派了汤古代到广宁?卢象升和曹变蛟这段时间缴获不丰?这是吃一堑长一智了。邸报已经送到辽西,熊廷弼自然会明白怎么做,鉴于掐断野猪皮的两条重要补给线,野猪皮可能狗急跳墙,辽西、东江都要小心些。

五军都督府递上来的续功题本,此次白再香、张凤仪等平叛有功,加上成大用等守卫杭州有功,自然要嘉奖一番。

没什么好说的,白再香升任南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张凤仪封永川县子、为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成大用为东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暂时兼领浙江兵事,马祥麟怎么说也有点功劳,够不到升迁的军功,给点赏赐吧。

至于战死的将士,都入忠烈祠供奉。

都察院、刑部的大理寺也送上升降的官员名单,唐际盛这小子能处,调任浙江左参政,待收拾完杭州事情后,明年六月履新职。

李长庚再一次上疏,说到随着陕西清丈田亩基本完毕,秦王一系藩王下的百姓怨声载道,并有不少逃民。

朱由校皱眉,食指习惯性的敲击着御案,大明十三省几乎都被藩王塞满了,别说下面的镇国将军、奉国将军这些王室,就连亲王、郡王一级就能把大明啃食得连渣都不剩。

鲁王的突然投诚打乱了朱由校的计划,他现在想看看各地藩王的动静,不过目前来看这秦王是无动于衷啊,要不要拿他来开刀?

可是秦王现在很乖啊,也起不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朱由校摇摇头,把李长庚的奏疏扔到一旁留中。

正要翻开下一道奏疏,刘若愚来报,孙承宗、武之望、丁绍轼、朱延禧、杨鹤、朱国祯、李起元、江秉谦求见。

朱由校眉头一跳,直觉不是什么好事。

来到正殿,朱由校坐下后摆摆手,示意刘若愚让他们进来。

“陛下圣安。”

“平身吧,说吧,什么事。”

孙承宗躬身道:“自陛下得太祖高皇帝托梦以来,励志革除积弊,我大明在陛下的带领下,蒸蒸日上,有望重现仁宣盛世,不过陛下,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切勿操之过急啊。”

朱由校神色木然,心中已有怒气!

武之望继续道:“陛下,这不到三月时间,先是清丈田亩,而后官绅一体纳粮、治理黄河、改革军政、清查天下御史、命北方四省屯田、扳倒晋商、清查寺院、孔家、南直录豪族、陕西大族,扩建登莱水师,成立东海舰队,灭水西叛乱,办新学,提升工匠地位,联盟察哈尔、朝鲜、东海女真,出使倭奴问罪,还有前些时日的盐政。”

朱由校一愣,这几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干了这么多事吗?

叹息一声,武之望继续道:“臣等细数之下竟然有十多项政策颁发,陛下,臣等知道陛下为复大明荣光不惜己身,然,大明到如今却经不起太大的折腾,猛药已下,还请陛下给大明喘口气的机会,否则。。。。。。。。”

朱由校悚然一惊,丁绍轼见朱由校没有发怒的迹象,趁热打铁道:“陛下,我们常说治国如烹小鲜,这烹饪之法还讲究火候和技巧,何况治国,请陛下三思。”

李起元躬身道:“陛下,非是我等阻挠陛下,而是想等这些新政理顺些再行下一步,就如陛下之前所说故宋王安石变法一样,要一步一步来,切勿急躁。”

朱由校脸上一抹尴尬,江秉谦继续道:“陛下,臣已明白天下御史多不可用,然重新挑选御史也需要一段时间,陛下的新政也需要新的御史保驾护航,大明官员惰政已久,他们也需要时间适应新的变化,否则,急切之下,恐生祸端。”

其余几人也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劝朱由校放缓脚步。

朱由校一时间神思恍惚,自己在清丈田亩的时候说不可急切,还举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步子迈得太大,如今回想起来,自己才是最急切的那个人吧。

三个月不到啊,就颁行了那么多政策,就如同一个重病之人,可以猛药激发潜力,但若一直用猛药,恐怕这人得死!

若非自己穿越,大明行将就木,如同老人一样,慢慢闭上眼睛,自己穿越过来后,为了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朝代,为了千千万万汉家子弟,为了不被西方奴役,为了让大明、华夏民族依旧站立在世界之巅,已经在不经意之间施行许多新政了,就如同给垂死之人吃许多大补之药一样,那不是在救,而是在杀!

朱由校叹了口气,道:“诸位爱卿的心意朕明白了,是朕糊涂了,确实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朕为了府大明荣光,倒是当局者迷了,多谢几位爱卿。”

“臣等本份,陛下言重了。”

朱由校摆摆手笑道:“诸位爱卿最近操劳国事,朕倒是怠慢了你们,这样吧,把五军都督府、参谋院、还有其他六部六寺的官员都叫来,朕在文华殿赐宴。”

“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