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鞑靼人信心满满地来,却没占到半点便宜,这让首领托木花儿很是恼怒,咬牙切齿地发誓,要给大庆人好看!

元明帝看了战报,心里略略松了口气,只要西北防线不破,鞑靼人闹就闹吧!

反正这也不是第一次了!

托木花儿不得不派兵回去保护那些部落和补给线,对常誉更是恨之入骨,发誓抓到常誉后,一定让他好看!

常誉在城头上望着鞑靼的部分兵力回援,心中大喜。

赵忠义趁此机会建议道:“将军,那鞑靼人看似凶猛,但实际各自为头,听说那左贤王对托木花儿甚是不服,我们不放利用他们矛盾,加深他们之间的嫌隙,也可削弱他们的战力。”

常誉一听有理,托木花儿手下虽然聚集了二十万大军,但其实是他联合了各部落的首领,聚集而来,若是他们心不齐,必定隔岸观火的多,届时对他们会更有利!

于是常誉便派了使者去出使鞑靼的大营,借机谈和,还给各部的首领都带了礼物。

托木花儿见状,也不客气,好生对使者讽刺了一通,表示想让他们退兵,那就得拿出一万车粮食,茶叶一万斤,丝绸二十万匹,还有金银珠宝不计。

使者嗤笑道:“大王这是漫天要价,看来是无心和谈了,也罢,本使就原话转达常将军,告辞了。”

“慢走不送。”

使者又带着礼物去拜会了其他首领,奉上了各自的礼物。

过了几个时辰,托木花儿便走到营外,瞧见庆使的礼车只剩两车了,诧异道:“刚刚本王看见庆使带来的礼车总共有十辆,怎么现在只剩两辆了?”

门口站岗的小兵道:“回大王的话,他们说刚刚弄错了,那十辆是给左贤王的,已经拉走了,这两辆才是给大王的。”

“什么?”托木花儿又惊又怒,给左贤王的是十辆,给他的就这么点!

“他们这是什么意思,瞧不起本王吗!”

小兵低着头,不敢答话。

托木花儿忍着怒气,拂袖转身回营。

次日立即派兵猛攻大庆的防线,梅绩主动请缨,带了三千骑兵从侧翼袭击鞑靼,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之后又深入草原,与托木花儿连战了十余日,斩敌五千余人,鞑靼各部都颇为震怖。

托木花儿立刻调集重兵,准备倾全力围而歼之。

梅绩站在高处眺望敌情,自然也发现了敌军的动静,知道他们正打算攥紧拳头,心中觉得不妙。

本来鞑靼各部是貌合神离,这会儿倒因为处于下风,使他们暂时撂开了偏见,勠力同心了。

梅绩虽然担心,但幸运的是,他又发现了鞑靼人运输辎重的路线,于是立即带了一千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出去。

庆军大营。

常誉正在看着地图研究战况,忽然底下人急匆匆进来报:“大将军,不好了!”

常誉眼皮一跳,抬头问道:“出什么事了?”

“梅副将他......他被鞑靼人给包围了。”

常誉大惊失色:“怎么会这样?”

梅绩并不是个莽撞的,怎么会忽然被包围了?

“据梅副将手下人回报,梅副将发现了鞑靼的运粮车,便带了一千人去袭击,谁知让鞑靼人从中间给截断了,梅副将和三百多个人都被包围住了,生死不知。”

原来是梅绩带着人直奔鞑靼的藏粮地,却不料在眺望地形的时候,由于视线被遮挡,他没看到下方有一道横土堤。

待他带着随身军士冲近敌军后,才发现自己带的步卒被横堤给挡住了,没跟上来,倒是自己和先头部队被敌方给包围了。

他这一被包围,常誉军营里都吵翻了天。

“大将军,情况紧急,末将愿带兵前去营救。”

“大将军三思,野战并未我军所擅长,敌强我弱,若是贸然派兵前去,不但救不出梅绩,还会搭上更多的人啊!”

“那你的意思就是见死不救,任由梅将军被鞑靼歼灭了?”

“我何时说过那话?”

“你就是那个意思!”

“大将军,梅将军作战勇猛,所杀过当,正是有他此番的功绩,底下人的士气才高昂了不少,不能让他就这么折损了,还请大将军立即派兵援救!”

常誉沉思了片刻后,说道:“梅将军不能有事,赵将军,就由你带五千人,前去营救。”

赵忠义应道:“是,末将领命。”

且说沈钰在浩州推广土豆和红薯,百姓的第一反应将信将疑,没有多少人愿意拿自家的土地来换种。

沈钰便让衙门发出告示,由乡里长和村长带头种。

这些里长村长虽然在乡里神气,可面对官府,又是一张面孔。

沈钰便将他们分批召见,许以官职,让他们拿出自己部分田地来种新种。

这些人一听谁种得好,便可得官职,顿时两眼发光,心暖肠热,哪有不愿的?

毕竟他们是土霸王,不缺那一亩三分地,拿出来配合官府,既卖了上面的好,又能挣个前程,傻子才不干呢!

就这样,第一批土豆和红薯的试种就这样安排了下去。

李忠义学习了土豆和红薯的种植方法,便带着粮种回李家村去了。

李忠义的儿子李大牛见父亲回来,牛车上还搭了不少东西,立马跑过去接着。

“爹,你可回来了,衙门找你去说什么了?这些都是什么东西啊?”

李忠义收起烟杆插在腰后,下车牵着牛道:“这些都是衙门发的粮种,让我们村长和里长自家种的。”

“啊,是外头在传的那种高产的新粮食吗?”李大牛瞪大眼睛道。

李忠义点头道:“是啊,听说一亩好点的地最少能收三千斤呢!”

“三千斤?怕不是天上的仙粮了,怎么可能呢?”李忠义心里担忧,试探道,“衙门让咱们种,别回头收不了那么多,来找咱们麻烦吧?”

李忠义愣了一下,随即便摇头:“不会,这次又不是几家,是全浩州都这么做,那光是里长加村长,就得好几百人了,还能把我们都罚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