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唐家是廮陶城有名的望族,祖上曾经出过刺史。

现在没落了,只有一人在朝中当县令。

由于唐家身处冀州,避讳的缘故,是不能在冀州当县令的。

所以,唐极海正在幽州上谷郡当县令。

为了唐极海的前程,唐家尽全力的隐瞒和黄巾军的关系,和黄巾军保持暧昧的关系,这才维持到今天。

只不过今日家主唐德元,得知张角登门拜访,差点没有被吓死。

唐德元年过六旬,眼看着没有多少活头,可不经吓。

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唐德元只好打起精神应付张角。

他知道张角打的是什么主意,无非是想让唐家吐出更多的好处来。

唐德元对此,是非常不情愿的,释放佣户,已经让唐家元气大伤。

按照张角想法,还想让他们上交大批良田,这不是要他们唐家的小命嘛。

只不过意外发生了,唐德元等待半天的张角,直接说不来了,让唐德元白等了一场。

但是,张角并没有取消这次行程,也没有说何时拜访,让唐德元一直处于担心吊胆的状态。

晾了五天,唐德元终于得到些许的风声,说是张角很看好唐滨海。

唐德元并不觉得这是空穴来风,很显然是张角故意透露出来的,无非就是让他妥协,放唐滨海投奔太平道。

不然,张角隔三差五就来这么一出,看唐德元心脏受不受得了。

唐德元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妥协了,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为了家族能够存活,他只能出此下策。

唐滨海身为嫡长子,家里最有出息的子弟,唐家一致认为,唐滨海能成为太守,甚至是刺史,大力培养!

放这样优秀的子弟帮助黄巾军,唐德元的心都在绞疼。

但唐滨海本人却没有半点感觉,反而兴致勃勃,因为按照东汉的法令,他要四十岁才能正式进入仕途。

现在他才二十三岁,对于唐滨海而已,这段时间,无疑是煎熬的。

而且,在唐滨海眼里,太平道是值得效力的势力,东汉灭亡只是迟早的事情。

群雄逐鹿,他更看好太平道,趁着太平道还没有起势,这个时候加入,显然更有前途。

当然,如若是大世家的话,可以无视法令,毕竟曹操20岁,荀彧27岁,袁术约20岁,钟繇约20岁都分别出仕,让法令成了摆设。

世家的力量已经如此强大,自然让刘宏感到畏惧,他在位期间,不断打压世族,党禁了很多次。

最近一次党禁,要追溯去年,也就是光和七年。

黄巾军揭竿而起,使得刘宏阵脚大乱,害怕那些被关押的大臣与黄巾军里应外合,于是便将党禁解除了。

这些,唐滨海都有关注,只不过和他的关系都不大,毕竟他的家族,只能算豪族,和世家完全没有可比性。

最多也就在廮陶城有点势力,出了廮陶城,出了巨鹿国,恐怕再无人,给唐家半分面子。

既然即将迎接新一轮的洗牌,那为什么唐家不能在这场洗牌中起势,成就扶龙之臣,成就新的世家!

所以,唐滨海得知家族允许自己投靠黄巾军,便第一时间去报道了。

由于唐滨海是个特殊人才,得到了张角的召见。

“参见大贤良师。”

唐滨海站在张角面前,倍现恭敬。

“你对太平道有什么看法?”

张角开头,就抛出极其困难的问题。

“太平道的根基乃是农民,所以想要走的长远,那就必须为农民谋取许多利益。”

“但是治天下,却不能指望农民,还得靠豪族世家。”

“太平道可以打压世家豪族,但不能打压的太狠,至少在还需要世家豪族的情况下,不能失去自断手臂。”

唐滨海说的是井井有条,滴水不漏。

算是为张角点明了今后的大方向,从大局观便能看出,唐滨海绝对是个人才。

虽然很多人都能看出太平道今后要走的路,但却不会跟张角点出来。

因为大多都是站在太平道对立面的,怎么可能帮助太平道走上正轨。

“不错,一针见血。”

“身为豪族子弟,你却这么卖力的帮助太平道,图什么?”

张角淡然询问道。

张角可不认为自己的王霸之气这么浓烈,一开就能让文臣武将,纳头就拜。

当然,张角的心中也已经有答案,这样问,只是试探唐滨海而已。

看看唐滨海是否实诚。

“当然是为家族,谋取一片未来!”

“我觉得太平道能再创新的天地。”

唐滨海豪情万丈道。

“你这小子,还真敢说。”

张角笑了笑,不予置否。

有些聪明人愿意在自己身上投资,这是好事,张角当然不会拒绝。

正如唐滨海所说,现阶段,太平道不可能完全脱离豪族世家。

因为治理人才都出自豪族世家,毕竟知识被垄断了,普通老百姓家,想要读书,那比登天来。

所以基本上能读得起书的,家庭背景都不普通,至多中途败落。

张角想要管理地方,再没有将知识普及,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情况下,就得依靠豪族世家。

但张角不可能被豪族世家牵着鼻子走,他要做的就是,打压一批,提携一批。

要知道,豪族世家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每个州的豪族世家与外州的都不不待见,抱团成风!

而张角只需要抓住这一点,将那些落魄的豪族世家拉拢过来,打压现在受益的豪族世家,他的话语权自然很大。

如今种种现象,都代表张角的路,并没有选错。

单方面向豪族世家妥协,只会被其掐着脖子,而且还不一定受待见。

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拉拢打压这方面,也需要。

随着做的越来越多,张角越来越得心应手,这不,就把唐家拿捏的死死,让其乖乖把唐滨海交出来。

这是得益于鲁迅那句话的启迪, 为了开一扇窗,有时不得不主张拆掉屋顶。

折中,保全家族实力,是每个家族都会做的。

张角只需要将更严重的方案摆在豪族面前,豪族自然会乖乖的选择稍微轻一点的方案。

当然这也建立在军队绝对掌控在自己手中,如若让豪族世家掌控军队,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到时候只要有家豪族有坏心思,将张角其他麾下豪族串联起来,那么,夺取张角的地盘将轻而易举。

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那些率领兵马的武将,都没有半点背景,远没有家族观念一说。

而且大部分都是出自黄巾军嫡系,对于太平道有相对的忠诚,再加上张角那至高无上的声望,基本不可能举兵造他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