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万骑兵和一万步卒正面对敌,谁会赢?

如果是换成其他情况,曹操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说,骑兵必胜,步卒甚至没有一点机会。

这件事不会有任何的意外,旁的不说,只是去看一看那万里长城就会知道,在步卒面对骑兵之时是多么的无力,否则的话,花费大力气来建造这种东西

有什么用呢?

但在面对高顺这员大将和张扬最为精锐的陷阵营时,曹操却没有勇气说同样的话。

高顺作为张扬麾下早期第一大将,已经无需向任何人证明什么。至于陷阵营,那更是天下精锐的代名词,尤其是高顺率领的这支陷阵营,融入他自己的

风格之后,这支平日里仅以步卒示人的精锐甚至比历史上那支陷阵营还要强悍。

幽州铁骑同样是精锐不假,但面对这样的敌人,曹操觉得希望渺茫。可如今的他确实没有其他办法,唯一能算后手的只有全军压上,凭借兵力的优势来

弥补战力的不足。

可问题是,这种办法就像是赌博,而且还是将身家性命都压上去的豪赌,输了就要倾家荡产,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不保。但是赢了却并没有多大的收益

,只要张扬不死,晋军退走之后,修养生息便是,凭曹军如今的情况,不可能去追击,更别说去攻打张扬的地盘。

所以,只要不到万不得已,曹操不愿意殊死一搏,而且他相信,今天这战要是能胜,而且能把晋军打痛的话,那离张扬撤走也就不远了。

曹操紧张地盯着战场中央,哪怕在面对袁绍的三十万大军之时,他也没有如此忐忑。因为他清楚,战胜袁绍其实并不困难,但战胜高顺,乃至张扬,却

是一件极为不可能的事。

纵观曹操和张扬的数次交锋,从一开始的诸侯讨并州,到后来的两次京兆争夺战,曹操没有一次不是处于下风。曹操遇见张扬就如同遇见死敌一般,屡

次吃亏,根本没有占便宜的时候,这一次,会有例外吗?

张扬的表情没有变化,他相信高顺,这位历史上屡立战功,却一直得不到重用,却在最后时刻慨然赴死的大将绝对值得如此信任。

如果按原本历史来说,吕布临死之前的表现有些拙劣,甚至丢脸,有辱他三国第一猛将的名头。张辽的投降虽然可以理解,但在忠贞之上却有所亏欠。

陈宫的达大义凛然是建立在他曾经背叛过曹操之上,在张扬看来,他其实是怕丢脸,若是没有之前的事,他一定会和张辽一样选择投降。

至于侯成、宋宪、魏续等主动投降之人,更是无需细说。

唯有高顺,这位一言不发却慨然赴死的家伙才让张扬唏嘘,不过如今这位独臂大将俨然已经成为他麾下的一张王牌,值得他无条件的信任。

而高顺也确实没有辜负张扬的信任,在无数巨弩发射的漫天箭雨之下,幽州铁骑就如同一头头待宰的牛羊,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当他们冲过箭雨的

封锁之时,又撞上了巨盾兵组成的壁垒,在长枪手和呼延灼铁骑的配合之下,幽州铁骑的战败没有一点意外。

不过高顺和高宠没有违背张扬的命令,下手狠辣的同时,却没有覆灭幽州铁骑,而是放他们从容离去。此战罗艺唯一的收获可能就是救回了和呼延灼两

败俱伤的曹彰。

呼延灼的武力不低,但他没有曹彰的疯狂,若非高宠及时赶到的话,他今天真的有可能死在曹彰的刀下。不过如今的情况来说,两人都不算好受,曹彰

一刀剁在了呼延灼的左肩上,若非张扬从系统中换取的铠甲质量过硬,呼延灼哪怕不死也得变成独臂。曹彰则被激起凶性的呼延灼一鞭抽在后心之上,

护心镜碎裂不说,他也被打得狂喷鲜血。

随着中路骑兵的战败,侧翼的两支大军同样没有任何意外发现,臧霸不是张绣的对手,郭子仪虽然挡住了秦琼,但面对陷阵营铁骑,曹军步卒根本没有

还手之力。

一心雪耻的张绣和秦琼两人就如同两柄锋利的尖刀,狠狠地在曹操的两肋上捅出了两个血口。

不致命,但足以让曹操痛彻心扉。

全线溃败的曹军士卒低落,本来士气就不高的冀州将士更是跌落到了极点,在诸葛亮的建议之下,曹操并没有全军压上,而是带着残存的八万士卒逃回

了许昌城中。至于城外的两座大营却不得不放弃,否则在士气如虹的晋军面前,那两座大营实在不够看。

这战,损失最为惨重的是曹操的虎豹骑,自统率曹真之下,三千虎豹骑全部阵亡,无一人幸存。

这不是虎豹骑第一次全军覆没,但曹纯、曹休、曹真的接连战死,却让曹操再难以从曹氏宗族之中选出一个合适的虎豹骑统率。

接下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便是罗艺的幽州铁骑,一万铁骑至少折损了八千,剩下的基本人人带伤,就连罗艺和罗成父子两人受的伤势都不轻。

反观曹军的损失却并不大,秦琼和张绣的一波狠杀看着骇人,但实际造成的伤亡却微乎其微,甚至不能让曹操感觉到一丝惋惜。

不过就在此时,许昌城中却突然掀起一股谣言,说曹操是拿冀州降军来消耗晋军的战力,曹军的损失很小就是最大的明证。

不少不明所以的冀州士卒听了之后选择了相信,并对曹军,乃至曹操敌视起来,而粮草的再次告紧使得这种猜忌越来越重。荀攸这个情报头子不在,诸

葛亮明显对这些阴谋诡计有些迟钝,等曹操和罗艺等人发现这些谣言,再想遏制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甚至就连不少曹军士卒和冀州降军的低级将领

都相信了谣言,开始互相敌视。

饶是曹操、诸葛亮想尽了办法,但对这种情况却无能无力,罗艺在冀州军中威望不足,虽然极力压制,但效果却不甚明显。

一时之间,整个许昌城中笼罩了一层诡异的气氛,一战内乱一触即发。

...

汝南郡朗陵县附近,由于曹仁的率军撤离,使得平舆虽然有一万曹军,但却没有领兵之人,曹仁之子曹泰经验不足,根本不敢率军出战,使得如今的汝

南就是一片开阔地,不管是谁想要率军来溜上两圈都不会受到任何的阻拦。

在这种情况之下,孙策和周瑜两人率军畅通无阻地来到了朗陵附近。

得到消息之后的太史慈没有任何犹豫,亲自率军前来迎接。

“末将拜见大王,拜见大都督。”

孙策爽朗一笑,下马亲自扶起太史慈,笑道:“子义无需多礼。”

周瑜则显得有些焦急,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子义将军,可曾发现晋军踪迹?”

“没有。”太史慈摇了摇头,道:“末将已经命人把守了所有出山的要道,朗陵通往南阳的官道上也有我军人马,不过始终都没有发现晋军的踪迹。”

“潘璋将军呢?可有消息传来?”

太史慈点头道:“有,两日之前末将曾得到潘璋将军的传信,言张辽率领着麾下的晋军一直在山中兜圈子,仿佛迷路一般。潘璋将军麾下并没有熟悉汝

南山中道路的人,所以无法提前堵截晋军,再加上他麾下兵马不足,也不敢追得太近,所以只能跟在晋军的身后。”

“兜圈子?”孙策眉头一皱,问旁边的周瑜道:“公瑾,依你来看,张辽这是故意的,还是迷路了?”

“不太可能是迷路。”周瑜摇头道:“如今是冬季,山中没有密林的阻挡,完全可以依靠太阳来辨别方向,纵然不熟悉道路,朝着一个方向走也能走出

大山之中。只是他们具体在干什么,却不好说。”

“莫不是在等待援军?”

孙策眉头皱起,有些凝重道:“张扬不是曹操,他麾下的大军可没有全部调到许昌去,凉州、甘州、并州应当都能凑出不少铁骑,前来支援的话,我军

还真不好应对。”

“若是等待援军,寻个小城坚守不是更好?”周瑜摇头道:“万匹战马有不少的肉,这些马肉在冬季也无需担心腐坏,但需要供给万余大军,这些马肉

又能坚持多久?更别说张辽军中还有陛下和百官,纵然陷阵营无事,陛下和百官怎么能经受起这山里的奔波?”

“张辽应该是不敢出来了吧?”太史慈笑道:“失去了战马,晋军纵然是猛虎,那也是被拔光了牙齿的老虎,不足为惧。张辽定然是知晓我军必定会在

朗陵等他,所以根本不敢出来。”

“没那么简单。”周瑜一脸凝重道:“虽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但我总感觉心神不宁,怕是这张文远另有打算。”

“这样,伯符你率军在朗陵坐镇,依旧把守住各处要道,子义将军随我去看看晋军入山的地方,说不定会有蛛丝马迹留下。”

孙策摇头道:“公瑾,孤与你同去,此处有子义镇守,孤再留下一万人马,当确保无疑。”

“也好。”周瑜点头道:“事不宜迟,我等这便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