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召唤称雄 > 第596章 诸葛亮想学韬略,刘晔出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96章 诸葛亮想学韬略,刘晔出现。

“你有什么办法?”蔡邕有些疑惑,看着眼前的苟且。

“很简单,先坐马车,出城。过潼关,进入司隶地界。从变向朝着东北方行驶,去往小平津渡口,那里会有三条艨艟等候。然后我们走水路,顺流而下,进入黄河,在官渡渡口下船,就抵达河北。”苟且侃侃而谈。

“那好,夫人,快去收拾一下,我们今天傍晚,即刻出城。”蔡邕点了点头,对着梁氏说道。

“可是…老爷,那些下人和丫鬟该怎么办?”梁氏有些不知所措。

“告诉他们,我们要回一趟老家。给他们几十文钱,作为路费,通通遣散了吧。”蔡邕挥了挥手。

“等等。蔡中朗,小人认为,还是什么都不要说,以为走漏消息,让吕布知道。这样一来,有可能连长安城都出不去。”苟且面色一变,赶紧打断他的话。

“这…那好吧,是老夫考虑不周。”

“蔡中朗,小人建议…只需带上一些金银细软和几件换洗的衣物,轻装出行。到了邺城,凭借蔡小姐的地位,什么都买得到。”苟且出言建议道。

“好。就按照你说的办。”蔡邕将目光对准苟且。

“好的,老爷,我明白了。”梁氏点了点头,随即转身开始手势东西。

“蔡中朗,蔡夫人,小人就在门外等候。”说罢,苟且向外走出去。

——

当天傍晚,夕阳西斜,落日的余晖泼洒在大地之上,给大地铺上一层金色的砂砾。

一辆马车缓缓的使出南城门,苟且斜坐在车头,左手拉着缰绳,右手挥舞着马鞭,驱使着马车,向前飞奔,冲上官道。

“蔡中朗,真是想不到…会这么顺利。”苟且侧身回望着长安城,不由得松了口气。

“诶!董卓死后,朝廷之上已经是吕布一家独大。我们这些老臣,纷纷被外放,老夫干脆称病不去上朝。”蔡邕背靠着软垫,坐在马车之中,不禁摇头叹息。

“难怪,原来如此。”苟且不由得恍然大悟。

“蔡中朗,蔡夫人,你们坐好了。驾~!”话音刚落,苟且便挥舞着马鞭,狠狠的抽打在战马上。

咴~!马儿吃痛,拼命的向前狂奔,卷起一片尘土。

——

翌日,正午时分,艳阳高照。

庐江郡,皖城,县城内。

这里地处江东,北方的战乱并没有波及到这里。所以这里的百姓还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快来看啊,阳春面,龙须面,鸭蛋面,应有尽有。”

“快来看看啊!红枣,又大又甜的红枣,香甜轻脆。”

“烧饼!又大又好吃的烧饼!快来尝一尝啊。”

“包子!热气腾腾的包子,快来看,快来瞧一眼,保证你吃了还想吃。”

街道两旁的商贩,正在大声的叫卖,诸葛亮身穿蜀锦短衫,灵动的双眸中,看着眼前来来往往的人群,嘴角微微上翘,对着身后的两名家丁说:“你们谁知道…城中哪里有私塾?”

“小少爷,您这是…想读书?”其中一名家丁,面色犹豫的说。

“不!《论语》《春秋》我早就倒背如流。”诸葛亮摇了摇头,语出惊人道。

“那…小人不知。”

“不过…或许老爷知道。”另外一名家丁,想了想,开口回答。

“那走。回家,问叔父。”诸葛亮眼前一亮,当机立断的做出决定。

“这…好吧,小少爷,您别跑啊,慢点。”两名家丁刚弯下腰,就看见诸葛亮已经跑远,担心之余,赶紧追了上去。

——

城外,诸葛家坞堡。

“叔父!叔父!你在哪里?我有事情要问你!”

诸葛亮蹦蹦跳跳的进入庭院,便开始四处寻找诸葛玄,大声的呼唤道。

“亮弟,你怎么了?怎么这么回来?”诸葛瑾正好走出长廊,看见诸葛亮,便走了过来。

“大哥,叔父在那?我要找叔父?”诸葛亮看着诸葛瑾,不禁眼前一亮,一路小跑,来到他的面前。

“叔父?他好像…在书房吧?怎么…有什么事吗?”诸葛瑾皱了皱眉头,有些不太确定的想到。

“书房,那我先走了,大哥。”话音刚落,诸葛亮便急匆匆的跑上长廊,向着内院飞奔而去。

——

书房之中,诸葛玄正端坐在软垫上,正在聚精会神的看着眼前的《史记》。

忽然之间,房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嘭!嘭!嘭!

“叔父?叔父?你在里面嘛?亮儿有些事情,还有请教你?”诸葛亮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进来吧,亮儿。”诸葛玄放下手中的《史记》,朝着外面喊道。

诸葛亮伸.出小胳膊小手,奋力的推门而入,跨过门槛,走进屋内,看了看四周,随即发现诸葛玄的身影。

“叔父!叔父,亮儿有事情,要请教叔父?”诸葛亮一路小跑,跑到诸葛玄的面前,灵动的双眸凝望着他。

“怎么了?亮儿。今天怎么这么高兴?”诸葛玄看着诸葛亮,嘴角微微上翘,流露出自豪的神色。

“叔父,亮儿想要学习韬略,学习兵法。回来就是想问问叔父,城中哪里有私塾?”诸葛亮走到诸葛玄的身旁,伸.出小手拉着他的手臂。

“亮儿想要学习韬略?还要学习兵法?你怎么会…想起这些事?”诸葛玄感到很奇怪,也很纳闷。

“叔父,当今天下乃是乱世。亮儿想要学习兵法韬略,学成之后,选择一位明主,辅佐明主,结束乱世。”诸葛亮说出了自己的志向。

“好!叔父支持你。这样吧,对外放出消息,就说我们诸葛家,想要请一位教书先生,当然必须是学识渊博.满腹经纶之人。”诸葛玄点了点头,出言支持到。

“亮儿多谢叔父。”诸葛亮向后退一步,对着诸葛玄,鞠了一躬。

——

七日之后,诸葛家的坞堡外,一名身穿藏青色文士长袍,年约二十岁上下的年轻文士,缓步走来,走到坞堡的门前,对着外面守门的家丁,作揖行礼:“听闻…诸葛家想要请一位教书先生?不知…可有此事?”

“没错。确有此事,不过…你是何人?”家丁看了眼年轻文士,疑惑的问道。

“在下刘晔,表字子扬。劳烦你们进去…通报一声。”

“刘晔?好,我知道了,请你稍等。”家丁看见刘晔风度翩翩,仪表不凡,不由得信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