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召唤称雄 > 第232章 八月十五,王钊纳妾(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2章 八月十五,王钊纳妾(中)

“老爷,您…”突然之间,福伯急匆匆的跑了过来,刚想开口,就看见有那么多外人,顿时闭上了嘴.巴。

“说吧,什么事情?”王钊瞥了福伯一眼,出言询问道。

“是这样的,今日…是您纳貂蝉小姐…为妾室的日子。老奴…正想来询问您,该宴请多少位…宾客?又该…发出多少张…请帖?”管家福伯低下身子,出言询问道。

“额……这个嚒?人太多…又怕铺张浪费,人太少,又不行。这样吧,去把邺城…重要的文武官员,通通请来。”王钊沉思片刻,做出了决定。

“可是…军队这边…老奴并不熟悉,而且……”福伯是欲言又止。

“也对。这样吧,奉孝,你来帮我拟一份名单。如何?”王钊突然想起还有郭嘉这位大能人,赶紧出言道。

“主公,名单…到是可以,但是…你总得给我的个…标准吧。是军中校尉以上将领?还是偏将军级别以上的将领?”郭嘉瞥了王钊一眼,缓缓询问道。

“这个么…就偏将军以上的将领吧。”王钊挥了挥手,就此板上钉钉。

“好,我这就去办。”郭嘉倒也是干脆利落,转身离去。

“至于文官方面,就宴请房玄龄.赵普.审配.荀堪.辛评.陈琳.逢纪.郭图.以及…袁遗等人。足够了!”王钊一边扳着手指,一边数着数。

“好的,老奴…这就去写请帖,并安排庖厨准备晚上的宴席。”福伯说罢,便急匆匆的离去。

“你们…都给我来吧,我有一件事情,想问问你们的意见?”王钊向着庭院走去,边走边说道。

杨素等人纷纷对视一眼,跟了上去。

王钊走进亭子,坐在了石椅之上,看着眼前的几位谋士,出言询问道:“你们都是…足智多谋之人。我想问你们,如何才能…让一位,不愿意出仕为官的人,出来做官?”

许攸听着王钊的话,不经皱了皱眉头,左手轻抚颌下三条胡须,缓缓开口:“主公啊,子远想问…此人,不会就是那个胡昭.胡孔明?”

王钊点了点头,应道:“正是,我现在让你们想想办法,怎么样让胡昭,出仕为官。哪怕…只是做一个区区的县令也行。”

胡昭的任务,一直压在他的心头,让王钊无比的头痛。打又打不得,骂…更加不行。

戏志才眼珠一转,试探性的问道:“主公,忠不才…想问,这位胡昭…究竟有什么本事?让主公如此的看重!”

“额…这个嘛,玄龄向我推荐他,说他有…治世之才。”王钊根本不敢说是因为任务的关系,只能推给房玄龄。

“是嘛?房刺史…竟然给予胡昭,如此高的评价,真是让忠…意想不到啊。”戏志才感慨万千的说到。

“主公,能否说一说…胡昭有什么喜好?只有…对症下药,我们才能抓住胡昭的弱点。因为…只要是人,都会有弱点。”杨素瞥了戏志才一眼,沉声说到。

啪!啪!啪!“处道说的不错,只要是人…他都会有弱点。当然…前提是能不能发现它?”郭嘉走了过来,边走边拍手鼓掌。

“额…胡昭的喜好嘛…应该就是教书育人了。”王钊回想了一下,出言说到。

“对!我们可以从这里入手,对症下药。”杨素有些兴奋的说到。

杨素.戏志才.张公瑾.许攸四人正在苦思冥想…,猝然之间,郭嘉双眸精光一闪,计上心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缓缓开口:“主公,您…是否还记得?希望的学校?”

王钊撇了郭嘉一眼,点了点头,理所当然的说:“当然了,这可是我个人出资…专门为寒门子弟所办的学校。我还让你们有空,多去学校教……奉孝,你是说?”说到最后,王钊瞳孔猛然睁大,仿佛明白了郭嘉的用意。

“对啊,我想到了。胡昭不是喜欢教书育人嘛,那我们就投其所好,让他担任…希望学校的校长。”杨素忽然一拍手,反射性的提议道。

“哦,原来如此。奉孝…果然有一套啊。”张公瑾看着郭嘉,赞叹不已。

“哈哈,奉孝果然不愧为主公麾下.第一的谋臣,许攸…拜服!”许攸深深的看着郭嘉,心底里不经感叹,天下竟然有如此奇才。

“奉孝啊,现在办法也想出来了。但是…该有谁去劝说胡昭?要知道,这也是一个难题啊。”王钊不经摇了摇头,感叹着,这声望任务直的很不容易。

“呵呵,主公不要…忧虑。由我亲自前去,或许……可以请胡昭出仕?”杨素向前一步,拱手示意到。

“那好吧…这件事,就…交给你和奉孝了。一定要劝说胡昭,出仕为官!”王钊看着两人,下了死命令。

“诺~!我们会尽力而为的。”杨素和郭嘉同时对视一眼,作揖施礼道。

“好,有什么需要的话,跟玄龄说一声。”王钊点了点头,终于能松一口气了。

张公瑾刚想开口,不料…一阵急.促的脚步传来。

“报~!启禀主公,这是…徐都督的亲笔书信,说是要让小人亲手交到主公手上。”一名满脸风.霜的哨骑,一路小跑,来的王钊的身前,单地跪倒在地,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捧在手心里。

“哦,我来看看…二弟,说了什么?”王钊拿起竹简,翻开快速的浏览起来。

王钊看完之后,一言不发…看着眼前的五位谋士,出言相问:“我来考考你们,你们谁…知道,二弟在信中…说了些什么?”

“呵呵,主公…依我看,徐都督在信中,应该是向主公汇报,并州的战况?”张公瑾沉思片刻,缓缓开口。

“公瑾贤弟,我不这么认为。徐都督有统领三军之才,区区一个并州,取之…犹如探囊取物。所以说,徐都督在信中应该是…报捷。”许攸摆了摆手,侃侃而谈,显得十分的自信。

“呵呵,子远.公瑾啊,你们所说的…只对了一半。”王钊摇了摇,神秘的笑了笑。

“二位,你们都错了。徐都督在信中…除了报捷之外,应该是让主公派遣一名能臣,担任…并州刺史!”杨素双眸精光闪烁,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十分肯定的说到。

“嗯,处道…所言极是。二弟在信中,的确提到了,让我派遣一人,担任并州刺史。你们……有什么好的人选吗?”王钊环顾五位谋臣,笑着问道。

“主公,我有一人,或许…可行?”戏志才忽然说到。

“志才啊,直说便是,不必…做那些虚礼。”王钊摆了摆手,示意道。

“主管…屯田事务的典农中郎将——赵普.赵则平。”戏志才瞥了王钊一眼,出言建议道。

“……嗯,你们呢?”王钊沉思片刻,也不回答,继续问道。

“主公,杨素不才……愿意毛遂自荐,前往并州…担任并州刺史,为主公分忧解难。”杨素昂着头颅,自信的说道。

赵普?杨素?两人都有…宰相之才,政治能力也是差不多。但是……资历还尚浅。

“呵呵…奉孝,你的意见呢?”王钊微微一笑,转过身询问郭嘉。

“呵呵,主公,何必…舍远求近呢?让姚崇担任并州刺史,那是再好不过了。”郭嘉瞥了杨素一眼,出言献策道。

“奉孝,你……”杨素怎么也想不到,郭嘉会出来和他…唱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