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从1994开始 > 第201章 保卫战它lei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黑色星期一

3个月之后,席卷东南亚地区的金融风暴又抢滩港岛———狼终于来了。也许,在许许多多的香江人记忆当中,1987年10月的香江“股灾”就像一场噩梦,后世仍心有余悸。

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轮“大熊市”席卷整个香江股市。10月20日是美国华尔街股市惨剧“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纪念日,正因为此,它成了投资分析家们最为焦灼不安的一天。

然而,恐怖气氛却并未在华尔街股市出现,恰恰相反,道'琼斯指数一周之间跌落210点之后,当天却反弹了74点。

正当投资分析家们额手称庆之际,在地球的另一端却早已危机四伏、暗潮汹涌。事隔10年之后又一个“黑色星期一”开始降临。只不过,这次笼罩的是有购物天堂之称的香江。

10月20日,香江股市开始下跌。10月21日,香江恒生指数下跌765.33点,22日则继续这一势头,下跌了1200点。23日,对于港元前景的担忧使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节节上扬,21日仅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涨300倍。

在这种市场气氛下,港股更连续第4次受挫,下跌达10.41%。香江特区财政司司长曾老板当天表示,香江基本经济因素良好,股市下跌主要是受到外围因素暂时投机影响,投资者不必恐慌。

他说:“我不认为这是股灾。”,他认为,无论如何,特区政府首先是要扞卫港元汇率。虽然此前一天晚间有炒卖港元的投机活动,但此时炒卖活动已被平息。

与此同时,香江金融管理当局总裁任xx也发表讲话,声称金管局已于前一天晚上击退炒家。

由此,港币保卫战正式打响。

1997年10月,国际炒家首次冲击香江市场,造成香江银行同业拆息率一度狂升至300%,恒生指数和期货指数下泻1000多点,大获而归。10月风暴过后,又是多次小规模狙击港元,利用汇率、股市和期市之间的互动规律大肆投机,狂妄地将香江戏称为他们的“超级提款机”。

1998年8月初,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索罗斯联同其他财力雄厚的“金融大鳄”三度冲击在香江奉行的联系汇率制。

他们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方面大肆散布人民币要贬值的谣言,动摇投资者对港元的信心。

另一方面在外汇市场大手抛出投机性的港元沽盘,同时在股市抛售股票来压低恒生指数,以及在恒指期货市场累积大量淡仓,指望在汇市、股市和期市相关连的市场上大获其利。

在国际抄家的猛烈冲击下,恒生指数在8月中旬跌至6600点,一年之间总市值蒸发了近2万亿港元。

同时,港元兑美元汇率迅速下跌,各大银行门前出现了一条条挤兑的人龙,这是香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未遇到的情况。

金融危机导致股市暴跌,香江楼市也遭受重创一路下跌,到2003年非典时期累计跌幅已达65%,一下子退回到10年前的水平。

在这次的经济寒潮中,受伤最重的是置业者。楼价大跌,令不少业主变成“负翁”,炒楼失败破产,甚至有人跳楼自杀。一位投资者1997年高峰期以400万港元买了套房子,2001年把房子卖掉后,仍然欠银行100多万港元贷款和利息。

据粗略统计,亚洲金融危机中,港人财富蒸发了2.2万亿港元,(主要是在地产市场),平均每个(房产)业主损失267万港元,负资产人数达到17万人。

受到“负财富效应”的影响,投资和消费急速萎缩,香江经济开始出现通货紧缩。不少公司或倒闭,或裁员,令香江失业率上升到20年来的最高水平。经济笼罩在一片愁云下。

虽然香江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但金融大鳄们嚣张气焰在香江却遭到顽强的抗击。当时执掌香江特区政府财政大权的曾老板,开始动用港币与国际炒家搏杀。

从1998年8月14日起,香江政府连续动用港币近千亿,股市、期市、汇市同时介入,力图构成一个立体的防卫网络,目的在托升恒生指数,不仅要让炒家在抛空8月期指的作业中无利可图,更要使他们蚀本,知难而退。

1998年8月初,炒家们对香江发动新一轮大规模狙击,5日,炒家们一天内抛售了200多亿元港币。香江金管局运用政府财政储备如数吸纳,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1美元的水平上,令炒家们大失所望。

6日,炒家又抛售港币200多亿元,金管局再出新招,不仅如数吸纳,还将美元购进的港币存放回银行体系内,使银行银根宽松,维持稳定同业拆息率。

7日,港元阻击战与保卫战进入第3天。国际炒家继续抛售,金管局照例买进。港股维持在7000点以上大关。

香江特区行政长官董xx当天表示:“我们绝对有能力和决心维持联系汇率,我们一定做得到。”

14日一开市,香江金管局首次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期市,大量收进蓝筹股票和期票,同时提高银行隔夜拆息率,夹攻国际炒家。市场估计当日约动用40亿港元入市。

8月24日,为了打破炒家的套利计划,港府再次主动出击,动用50亿港元入市干预。午市时分买盘突然瞬间中断,结果股指迅即暴跌300点,两分钟后才被大手买盘重新拉回到7900点水平。当日恒生指数急升318点,收盘于7845点。

8月27日,8月份期货结算前夕,特区政府摆出决战姿态。

当天,全球金融消息极坏,美国道'琼斯股指下挫217点,欧洲、拉美股市下跌3%8%,香江股市面临严峻考验。在曾老板的指挥下,港府一天注入约200亿港元,将恒生指数稳托上升88点,为最后决战打下基础。

同日,国际炒家量子基金宣称:港府必败。

索罗斯这种以某个公司或部分人的名义公开与一个政府下战书,扬言要击败某个政府的事件闻所未闻、史无前例。

28日是期货结算期限,炒家们手里有大批期货单子到期必须出手。若当天股市、汇市能稳定在高位或继续突破,炒家们将损失数亿甚至十多亿美元的老本,反之港府前些日子投入的数百亿港元就扔进大海。

当天双方交战场面之激烈远比前一天惊心动魄,全天成交额达到创历史纪录的790亿元港币。港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最后闭市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比金管局入市前的8月13日上扬了1169点,增幅达17.55%。

香江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立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江政府已经获胜。

香江市场人士估计,香江政府在这两星期托市行动中,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港元,集中收购了香港几大蓝筹股公司的股票,预计港府目前持有相当于香港股市2100亿美元总市值的4%股票,成为多家香港蓝筹股公司的大股东。

在香江抵御金融风暴的整个过程中,中央政府给予大力支持,首先是中央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与国际炒家决战的关键时刻,中央政府派出两名央行副行长到香江,要求香江的全部中资机构,全力以赴支持香江政府的护盘行动,成为香江战胜金融风暴袭击的坚强后盾。

在整个亚洲金融危机中,唯一顶住了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后的香江,保住了香江几十年的发展果实。

当时索罗斯发动世界舆论(包括香x舆论,汉j舆论),大肆攻击香江政府“行政干预市场”,违反市场经济规则,要是当时香江特区政府屈服于世界的舆论压力而不运用“宏观调控”进行入市干预,那将酿成大祸。

当时的曾xx后来说过:“决定政府入市干预的前一晚,我坐在床头哭了,不是为我自己,而是怕这个决定如果错误了,害了香江,我怎么向中央政府、向市民们交代?”

香江金融管理当局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的措施:一是动用庞大的外汇储备吸纳港元,二是调高利息并抽紧银根。

一番对攻之后,港股在连续下跌中止住脚步并开始强劲飙升,主要是有中资及外地资金入市,24家蓝筹、红筹上市公司从市场回购股份,推动大市上扬。中国电讯重上招股价以上水平,也产生一定刺激用,令红筹、国企喘定并作反弹。加上祖国内地减息亦成大市上扬的题材,这些因素令恒指急速反弹。在股市强劲反弹之下,港元汇价恢复稳定。至此,这场惊心动魄的港币保卫战告一段落。

经济危机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是,由危机引发的全球范围的理论大讨论却方兴未艾。

由于危机背后的原因复杂,影响重大,所涉及的问题很多,加上每个讨论者的积极参与,因此形成了“百

家争鸣”的热烈场面。

他们的各种观点归纳为三个主要流派:

1、结构主义或主流学派

这一派人多势众,不仅包括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专家

学者、政府官员和工商人士,还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机构的大部分领导成员,甚至包括一些亚洲国家的政府和民间人士。

这一流派主要从结构分析入手,认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基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金融、产业等领域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例如,政府与大企业的关系过于密切,银行的管理和监督系统失灵,企业的借款和投资战略失误,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盛行,等等。

其中,原先一直受到世人称赞的“东亚模式”也受到了严厉的判。

他们认为,这种模式虽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它所固有的特点,即“政府主导”,经过一定时期以后变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因为正是政府的干预,才造成了市场机制的扭曲,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剧了原有的各种内部结构的缺陷,并最终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根据上述分析,这一派给亚洲国家提出的政策建议是:

放弃亚洲模式,采纳美国模式;同时进行各种结构性的改革。

特别要对政府的行为和作用进行严格的限制,大力削减政府预算,并对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

具体的结构改革方案是由IMF制订的,目前泰国、韩国、印度

尼西亚等国的政府正在遵照执行。

2、市场主义或自由主义

这一流派人数不多,主要包括发达国家中的部分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

此派的基本特点是崇尚市场机制和自由竞争。

在他们看来,亚洲经济的基础是良好的,虽然这些国家的内部也

存在某些缺陷和问题,但是与金融危机的爆发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他们进行分析和说明的重点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实际上是市场机制、特别是国际金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

例如,他们中间有的人把国际金融市场的力量比喻为“原子弹”,认为它威力无比。

但又喜怒无常:如果市场以赞许的目光看待一个国家的金融表现,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会稳定繁荣。

如果市场下了相反的定论,那么这个国家就会陷入灾难。例如,80年代的拉美各国、1994年的墨西哥和去年的亚洲。

根据这一观点,他们提出了与结构主义完全相反的政策建议:不论是危机的爆发还是经济的恢复,都应当顺其自然,不必加以人为的干涉。

因此,他们严厉地批评了IM

F的结构改革计划,认为它实际上等于代替亚洲政府对经济实行了新的干预,其结果不仅对亚洲经济的恢复毫无帮助,而且必然会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同时,他们还指出,IMF虽然给遭受危机最重的泰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紧急援助。

但是它与每天在国际金融

市场上流动的2万多亿美元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根本于事无补。有些人甚至提议,应当解散IMF。

3、激进主义或新经济论

这一流派的人数也不多,但是成员比较复杂,既包括亚洲国家中像马哈蒂尔那样的民族主义领袖。

也包括发达国家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以及那些不同意结构主义和市场主义的专家学者。

这一流派的特点是,强调指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的差异,以及现行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内部缺陷。

同时,他们论证了弱小国家的政府对民族经济进行干预和保护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并且试图提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例如,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认为,亚洲货币的暴跌是少数投机

家“人为操纵”的结果。

他还指出,由于国际金融资本的实力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因此后者甚至无力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水平。

他原先的副手安瓦尔也指出,这些“邪恶的”投机活动的成功证明了国际经济体系内部存在着严重

的缺陷。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亚洲国家领导人的观点,不仅得到了发达国家中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的支持,也得到了非马克思主义学者和一些国际经济机构官员们的赞成。

例如,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的一篇文章指出,亚洲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虽然可能使某些私人企业的利益受到一定的限制。

但是它有利于保护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反之,不受管制的贪婪必然导致不公正,而不公正又必然导致社会的不安和动荡。

世界银行副行长斯蒂格利茨也明确指出,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不是由于政府的干涉过多,而是由于干涉过少。

比如在建立健全管理框架之前就取消了对外资的必要限制。

他进一步指出,许多人在批评亚洲各国政府的时候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即每一笔贷款不仅要有借方,也要有贷方。

因此,对金融危机的发生,双方“共同负有责任”。

从上述观点出发,这一流派对结构主义和市场主义的政策建议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他们认为,那两派的观点和主张,实际上是有利于发达国家的贷款者,而不利于亚洲国家。

因此,他们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机构,或者强化现有国际机构的职能,以便对短期国际流动资本实施严格的管理和监督,防止亚洲式金融危机的再度爆发。

而且,最近马来西亚政府已经对外国资本实施了管制;香港特区政府也进入股市,与国际投机资本进行了直接的较量。

综上所述,当大家分别考察这三个主要流派的时候,可以发现它们各自都包含着合理因素,因为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对策建议。

不过,当大家把它们综合起来的时候,也可以发现各派之间存在着许多难以调和的分歧。

尽管如此,通过一年多来的激烈辩论,各派的观点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阐述,相互之间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接近。

例如,不少发达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国际机构也意识到了短期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带来的巨大的破坏性。

因此,对原先一味责怪亚洲的做法进行了自我批评。

同时,IMF也逐渐发现当初制订的结构改革方案过于简单生硬,并没有使亚洲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它已经准备进行调整。

同样,亚洲领导人在怒斥了西方“邪恶的”投机家们之后,冷静下来也看到了自身的毛病,因此在韩

国和泰国等亚洲国家,新当选的领导人已经开始了反对贪污腐败的运动。

与此同时,着名的国际金融家绍罗什本人也坦率地提出警告说,不要盲目相信市场机制,因为它不会自动纠正其无节制的状况。

当然,由于各个流派的理论依据不同,政策主张各异。

因此目前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见解;加上各国经济利益的矛盾。许多合理建议也依然停留在讨论阶段。

最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先后波及到了日本、俄罗斯、南亚、南非和拉丁美洲,后来又波及到了美国,因此,上述各个理论流派在争论的过程中也在随时补充新的材料,并且对各自的观点和建议不断地进行着修正。

此次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仅仅是“亚洲”的,也不仅仅是“金融”的,在本质上,它是现行国际经济体制和现有经济理论的危机。

因此,这场深入和持久的理论大讨论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由此产生的思想解放和可能出现的理论突破,也必将对亚洲和世界的前途产生深远的影响。

ps:由于大神在,此章单独拎出来。很多东西不敢写,就这样一笔带过吧,后面加快速度写商业。